緩刑,這個我們都有聽說過,緩刑是需要一定的條件的,一般案件的緩刑需要犯罪的情節輕微,如果判緩刑對社會不會造成什么不良的影響的,可以判處緩刑,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死刑的緩刑似乎不符合上述所說的條件。那么關于死刑緩刑什么意思呢?
一、死刑緩刑什么意思
首先要弄明白一點:死緩也是死刑,只不過是緩期執行的死刑。所以,罪犯首先要被判死刑,才能適用死緩。
如緩期二年。
根據我國《刑法》第48規定:“死刑只適用于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對于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行。”
哪些屬于“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法律并無明確規定。但從司法實踐上來說,一般是指:1、有投案自首或者立功表現的;
2、能如實交代罪行,積極檢舉、揭發,有立功表現的;
3、平時表現較好,是因偶然原因一時犯罪的;
4、被害人有一定過錯的…………情況不局限于這些,但同時要注意的是:不是說只要有以上這些情節就一定不會被宣判為死刑。
被判死緩并不代表“就可以不被執行死刑了”。死緩的法律后果有三種:
1、在緩刑的2年考驗期內,故意犯罪(不包括過失犯罪)經查證屬實的,報請核準,執行死刑(不需要再等到2年期滿);
2、在緩刑的2年考驗期內,沒有故意犯罪的,2年考驗期滿之后,減為無期徒刑;
3、在緩刑的2年考驗期內,沒有故意犯罪且有重大立功表現(重大立功情形見《刑法》78條)的,2年考驗期滿之后,減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
簡稱為死緩,屬于死刑的一種。
死緩是對罪行足夠死刑者,在判處死刑的同時給與2年的緩期。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以后,減為無期徒刑;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后,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節惡劣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后執行死刑;對于故意犯罪未執行死刑的,死刑緩期執行的期間重新計算,并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1]
多數國家都有將死刑減為徒刑的司法程序,但都需要在判決之后按照個案情況(例如因法庭推翻原判、或者獄中表現良好)決定。死緩則是在量刑的時候就與“立即執行”的死刑區分開來。
我國刑法第48條第1款規定:“對于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行”。死緩是我國獨創的刑罰執行制度,它不是一個獨立的刑種,而是歸屬于死刑的執行制度。
一般來說,死刑者基本上沒有立即執行的,大多數都給予了緩期執行。
死刑緩刑死刑
也稱為極刑、處決,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罰之一,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賦予的權力,結束一個犯人的生命。而遭受這種剝奪生命的刑罰方法的有關犯人通常都在當地犯了嚴重罪行。盡管這“嚴重罪行”的定義時常有爭議,但在現時保有死刑的國家中,一般來說,“蓄意殺人”必然是犯人被判死刑的其中一個重要理由。
死刑緩刑緩刑
稱暫緩量刑,也稱為緩量刑,是指對觸犯刑律,經法定程序確認已構成犯罪、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人,先行宣告定罪,暫不予以量刑,由特定的考察機構在一定的考驗期限內對罪犯進行考察,并根據罪犯在考驗期間內的表現,依法決定是否適用具體刑罰的一種制度。
死刑緩刑制度形成
死刑緩刑形成原因
新中國建立之初,形形色色的反革命破壞活動十分猖獗,斗爭形勢異常復雜。為了鞏固新生政權,進行了鎮壓反革命的運動。1951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首次提出對反革命分子適用死緩刑罰。毛澤東同志在1951年4月30日特意批示:“殺人不能太多,太多則喪失社會同情,也損失勞動力。……凡無血債或其他引起民憤的重大罪行,但有應殺之罪者,例如有些特務或間諜分子,有些教育界及經濟界的反革命等,可判死刑,但緩期一年或二年執行,強迫他們勞動,以觀后效”。
死刑緩刑形成過程
1951年5月8日,毛澤東同志又親自起草了《中共中央關于對犯有死罪的反革命分子應大部分采取判處死刑緩期執行政策的決定》,正式提出了“死緩”一詞。這個決定下達不久,全國公安會議在北京召開,對“死緩”進一步作出明確規定:“對那些罪該處死,但沒有血債、民憤不大者,應當采取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強迫勞動,以觀后效的政策”。
1979年制定的新中國第一部刑法典,保留了關于反革命罪的罪名,將死緩制度正式引入法典,并將死緩的適用范圍擴大到反革命罪以外的其他嚴重刑事犯罪。1997年3月修訂《刑法典》,雖然取消了關于反革命罪的規定,卻將死緩制度保留了下來(只是將死緩變更的條件即執行死刑的條件,由原刑法規定的“抗拒改造,情節惡劣,查證屬實的”修改為“故意犯罪的”)。
死刑緩刑歷史作用
毛澤東同志提出“死緩”這一全新的刑名,是與他重視人的思想改造密切相關的。毛澤東多次強調:“人是可以改造的,就是政策和方法要正確才行”。1965年8月,在一次接見外賓的談話中,他特別指出:“犯了罪的人也要教育。動物也可以教育嘛!牛可以教育它耕田,馬可以教育它耕田、打仗,為什么人不可以教育他有所進步呢?問題是方針和政策問題,還有方法問題”。可見,“死緩”制度的確立體現了“慎刑”思想,主張慎施刑罰,注重對犯罪的人的教育、改造和挽救。自1951年大規模適用死緩以來,該制度在減少處決罪犯的數量上起到了重要的歷史性作用。而且,對反革命分子適用死緩的規定,在當時對于分化瓦解敵對陣營、爭取社會各階層的同情、鞏固人民民主專政,也曾起到一定積極的作用。
然而,歷史在前進,時代在發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全面認識死緩制度成為法學理論界和實務界共同關注的課題。隨著刑事法律制度的發展,類推制度、收容審查制度等明顯不符合法治精神、不合時宜的刑事司法制度先后通過修訂立法得以取消。然而,遺憾的是,基于懲治反革命的特定歷史背景而創制的死緩制度,卻沒有隨著反革命罪的取消而得到應有的必要的重新審視。
死刑緩刑什么意思?死刑的緩刑性質上來說還是死刑,只是緩期執行死刑,意思就是可以多活幾年的意思,緩刑的執行有一個期間的問題,緩刑的考驗期分很多等級,第一次緩刑體驗期如果行為人表現良好,沒有再犯罪,可以將死刑改為無期徒刑。
拐賣兒童罪死刑的情形有哪些
販毒多少克可能被判死刑?
最高法關于死刑判決的標準有什么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分立一個全資子公司
2021-03-02交通事故鑒定未出能否進行民事賠償
2021-02-07發生車禍后保險理賠的順序怎樣
2021-01-07破產重整對外擔保有效嗎
2021-01-21離婚扶養義務有沒有強制性
2020-12-23女曝老爸出軌成癮,男方出軌怎么離婚
2020-12-04雇傭關系適用侵權法嗎
2021-01-22集資房和統建房有什么區別
2020-11-10住房公積金貸款步驟是怎樣的
2021-01-16轉業軍人喪葬費怎樣拿
2021-03-21勞動爭議案件的訴訟管轄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19航空意外險是否需要購買
2020-12-03航班延誤乘客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3-08保險合同中或字引發了一場官司
2020-11-29新《保險法》體現三大亮點
2020-12-16推進保險業 依法攻陷消費者心理陰影
2020-11-16保險人未盡說明義務 相關保險條款無效
2020-11-15改裝后的車如何理賠
2020-11-21購買車險時可能有什么陷阱
2020-11-12土地出讓金與出讓地價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