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啞人一般是指那種又聾又啞的人,這樣的情況其實是比聾人或者啞人的情況更嚴重。因為在很多方面其實對聾啞人都是有優待的。但是現實中,聾啞人犯罪的話,也不會因此就免責。那究竟聾啞人犯罪怎樣承擔刑事責任呢?小編整理了有關資料,馬上為你做詳細解答。
一、聾啞人犯罪怎樣承擔刑事責任
根據《刑法》第18條的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而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刑法第19條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刑法之所以規定對盲人犯罪、聾啞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主要是考慮視覺等重要功能的喪失會導致人的認知、交流等能力下降,不能正常融入社會生活,其辨認自身行為性質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也弱于常人,故追究其刑事責任時可以從寬處罰。
二、聾啞人犯罪減輕處罰嗎
這要視情況而定,又聾又啞的人,又稱聾啞人,是指喪失聽覺能力和口頭語言能力的人。盲人是指喪失視覺能力的人。我國刑法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是要負刑事責任的,但是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又聾又啞或者盲人雖然生理上出現殘疾,但其精神或智力是健全的,尤其是在現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根據他們的經濟條件和所處的環境不同,有的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有的可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不會因為身體的殘疾而完全喪失辨認是非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因此,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應當與正常人一樣負刑事責任。
說到聾啞人犯罪怎樣承擔刑事責任的問題,上文已經做出了明確解答。聾啞人只能說是身體上有殘疾,但在精神上面一般都是正常的。所以并不能因為是聾啞之人就可以成為免罪的金牌。但此時畢竟情況特殊,因而要是聾啞人犯罪的話,按照規定一般是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
法律對未成年刑事犯罪的規定有哪些
刑事犯罪訴訟時效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未成年人犯罪年齡如何認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官的審判受政府監督嗎
2020-11-18轉賬支票背書需要注意的事項
2021-03-06終審判決維持原判怎么執行
2020-12-01證券監督管理權限
2021-02-14司法凍結公司賬戶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3不履行裝修合同工商怎么處罰
2021-01-23車禍賠償一般涉及哪些費用
2020-11-29換崗位屬于勞動合同變更嗎
2020-11-11夫妻關系受競業協議限制嗎
2021-01-08勞動糾紛調解需要幾天
2021-01-29壽險投保前應該做哪些準備
2021-01-17人身意外傷害的定義是什么
2021-01-13什么是建筑工程保險
2021-01-16無保險利益人投保合同案例
2021-02-09化名保單有沒有效
2021-01-12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0投保協議
2021-02-27保險合同未約定自殘免責時,被保險人自殘應如何處理?
2020-12-01理財投資不可等同 避免誤區十分必要
2021-03-25個人購房如何辦理保險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