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誘導消費可以認定為消費欺詐行為嗎
大多不可以。一般的誘導不是違法行為也不是犯罪行為,因為營銷的目的就是希望沒有消費打算的人進行消費,或者使消費愿望不是很強的人進行消費,特殊情形下對于老年人或者小孩等弱勢群體的誘導可能構成不道德的銷售行為,對于小孩可能可以通過撤銷合同來挽回損失。當然,使消費者陷入錯誤認識并且處分了自己的財產則可能會構成詐騙。
二、消費欺詐行為怎么認定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國家工商總局《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可以從3個方面判斷經營者的行為是否構成消費欺詐。
1、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時采用的手段
根據《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第十六條的規定,經營者有下列規定行為之一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在銷售的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銷售國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銷售的商品;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中故意使用不合格的計量器具或者破壞計量器具準確度;騙取消費者價款或者費用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約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不以真實名稱和標記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品說明、商品標準、實物樣品等方式銷售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現場說明和演示;采用虛構交易、虛標成交量、虛假評論或者雇傭他人等方式進行欺騙性銷售誘導;以虛假的“清倉價”“甩賣價”“最低價”“優惠價”或者其他欺騙性價格表示銷售商品或者服務;以虛假的“有獎銷售”“還本銷售”“體驗銷售”等方式銷售商品或者服務;謊稱正品銷售“處理品”“殘次品”“等外品”等商品;夸大或隱瞞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數量、質量、性能等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信息誤導消費者;以其他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方式誤導消費者。
2、經營者的行為是否誤導消費者
判斷經營者的行為是否誤導消費者應以一般消費者的認知水平和識別能力為準。如果該行為足以使一般消費者發生誤解,即構成欺詐。如果該行為不足以使一般消費者發生誤解,個別消費者應證明自己確實發生誤解以主張欺詐行為的成立。經營者實施欺詐行為,一般都會造成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損害,但認定消費欺詐行為并不要求消費者有實際的損失或者損害發生,只要經營者的行為足以誤導消費者就可以被認定為欺詐。
3、經營者是否具有實施欺詐行為的主觀方面
雖然法律、法規并未明確規定構成欺詐行為必須具有主觀故意,但從文義上理解,欺詐就是掩蓋事實真相誤導消費者,“欺詐”二字本身已經揭示經營者具有主觀故意。所以,在下列6種情形下,經營者如果不能證明自己沒有欺騙、誤導消費者的故意,就屬于欺詐: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銷售偽造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或廠址、篡改生產日期的商品,銷售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商品,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銷售偽造或者冒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的商品。
誘導消費可以認定為消費欺詐行為嗎?如消費者有被商家誘導消費,必須要能夠及時拿出證據,只有拿出證據之后再進行維權才會更加容易。消費者在被誘導消費之后實在不知道怎么辦可以直接詢問律霸網的律師們解答,看看自己該做些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有何不同?
2021-01-18監事會主席能連任嗎
2021-02-03公司法定代表人的民事責任有哪些
2020-11-20三部門:推動婚戀交友平臺實名認證,嚴打婚托婚騙
2021-03-04法院離婚調解程序是什么
2021-02-18消費者用POS機刷卡時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6情勢變更是否屬于合同免責原因
2021-03-17單位違約怎么解除合同
2021-03-19國際貿易貨物運輸保險程序
2021-03-07保險欺詐可以行政仲裁嗎
2020-11-07保險公司對事故駕駛員的賠償,是否該事故駕駛員獲得
2021-01-20人身保險合同法律上有什么規定
2020-11-09含有死亡給付的綜合性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認定
2020-12-20保險公司承擔給付責任的交通事故賠償案件
2020-11-30導游人士購買保險全方位攻略
2021-03-07頂包事故保險不賠怎么辦
2021-01-05保險合同簽訂要經過哪些階段
2020-12-23車輛自然災害險多少錢
2020-11-15保險法釋義第一百六十六條是怎樣的
2021-02-25保險公估機構監管規定有什么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