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主要發達國家尚沒有一部專門的規范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法律或法規,而是通過制定多部法律、法規和規章來對農產品生產的不同方面、不同環節來進行管理。
首先,國外農產品質量安全立法具有層級性。除了由議會通過法律來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作出較為原則的規定外,大量的法律條文的細化和技術性規定都授權行政機關以法令和條例的形式作出。
其次,同一層級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立法具有多樣性,分別調整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不同方面。這些立法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情形:一種是在一些綜合性法律中通過對食品、農業投入品、包裝和標簽的調整從而直接或間接地涉及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調整,這些法律如英國的《1990年食品安全法》(主要調整食品的質量和標準,禁止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美國的《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加拿大的《食品和藥品法》等;另一種就是在單一性法律中專門就農產品(或農業投入品)的某一種類或某一環節的質量安全問題作出規定,如英國的《動物防疫法》,加拿大的《有害物控制產品法》、《飼料法》、《肥料法》、《種子法》、《植物育種者權利法》、《肉類監督法》、《漁業監督法》、《動物防疫法》等法律,上述不同層級、不同方面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立法互相配合而又各有側重,形成比較嚴密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法規體系,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據和執法手段。
二、關于管理模式
目前,世界各國普遍認識到食品由農產品的生產到最終用于消費是一個有機、連續的過程,對其管理也不能人為地割裂,故均強調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全程性管理。這種全程性管理不僅強調要從農業投入品開始,對食品由生產到消費的各個環節進行管理,并且體現在盡可能地減少管理機關的數量,由盡可能少的機關對食品安全進行全程性管理方面。總的來看,各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制大致有以下三種模式:
一是主要由農業部門來負責的模式。采取這一模式的典型國家是加拿大。加拿大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原來分屬農業和農業食品部、漁業和海洋部、衛生部和工業部等部門,這種分散的管理體制帶來了職能沖突和效率低下等問題。因此,1997年3月,加拿大議會通過了《加拿大食品監督署法》(CanadianFoodInspectionAgencyAct),決定在農業部之下設立一個專門的食品安全監督機構——加拿大食品監督署(類似于中國部委管理的國家局或者部屬事業單位),統一負責加拿大食品安全、動物健康和植物保護的監督管理工作。加拿大食品監督署負責農業投入品監管、產地檢查、動植物和食品及其包裝檢疫、藥殘監控、加工設施檢查和標簽檢查,真正實現了“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性管理。德國于2001年初將原由衛生部負責的食品安全管理職能交由新成立的消費者保護、食品和農業部負責。其他有關部門(主要是衛生部門)依法應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配合農業部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鑒定費是職工出還是公司出
2021-01-06新三板算不算上市公司
2021-02-22吃了餿玉米食品安全怎么賠償
2020-11-10賠償委員會的組成及如何做出決定
2020-12-27監事最大要承擔的責任是什么
2020-12-22如何調查老婆出軌證據
2020-12-27改嫁后還有繼承權嗎
2021-03-23宣傳單是否屬于要約邀請
2020-11-27夫妻相互繼承遺產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4農田非法在別人土地上取土如何處罰
2021-02-14北京無犯罪記錄證明怎么開
2020-12-03競業限制協議單位沒有蓋章有效嗎
2020-12-18確認成立勞動關系訴訟時效是多少年
2021-03-16保險合同如果要撤銷要怎么做
2020-11-17把人撞傷理賠后不服怎么辦
2020-11-18吉化爆炸案理賠可能僅幾萬元 損失應由誰買單
2021-03-04原位癌的責任免除有哪些
2020-11-30保險糾紛的處理方式包含有哪些
2021-02-25車輛沒買保險被撞了能走保險嗎
2021-01-15保險理賠后還能投訴嗎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