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買東西商品不符描述怎么辦
依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微信購買的商品與描述不相符的,是屬于欺詐的行不,消費者可以與商家協商,協商不成的情況下,可以向消費者協會、工商部門投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三十九條?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買到“山寨貨”,屬于欺詐嗎
現在許多商家為謀取利益,假冒知名商標產品銷售,消費者認知不夠的話,就很容易買到所謂“山寨貨”。如果買到“山寨貨”,其實屬于欺騙、誤導消費者,但能不能認定為欺詐行為,首先得看“山寨貨”的定性。
按規定經營者有下列行為并且不能證明沒有欺騙、誤導消費者的屬于欺詐:
1、經營者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
2、經營者賣的商品失效、變質;
3、經營者銷售偽造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篡改生產日期的商品;
4、經營者售賣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商品;
5、經營者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
6、經營者銷售偽造或者冒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的商品;
7、經營者在銷售的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
8、經營者銷售國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銷售的商品;
9、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中故意使用不合格的計量器具或者破壞計量器具準確度;
10、騙取消費者價款或者費用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約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務。
而所謂“山寨貨”,是指被模仿、復制或者抄襲而來的假冒產品,可能是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或者是冒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等。如果經營者銷售這類產品,又沒有足夠證據證明不具有欺騙、誤導消費者的意圖的話,那么將要承擔欺詐的法律責任。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微信購買的商品與描述不相符的,是屬于欺詐的行不,消費者可以與商家協商,協商不成的情況下,可以向消費者協會、工商部門投訴。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地役權變動后,當事人是否要及時辦理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
2020-11-18公司墊付醫藥費的是否需要償還
2021-03-19女職工禁忌從事的勞動范圍怎么規定
2020-12-02老年人有繼續受教育的權利嗎
2020-12-13房產抵押有什么流程
2020-12-23怎樣分割房屋遺產
2020-11-18人身侵權按城鎮賠償有什么
2021-02-19交通事故老人贍養費有多少
2021-01-26公證遺產之后可否不繼承轉賣
2021-02-03第二順位繼承人是什么
2021-03-08工業出讓土地是否可以轉讓
2021-03-10哪些勞動合同無效?
2021-01-11有建筑資質承接勞務分包是否有效
2020-12-23公司可以對孕婦的崗位隨便調整嗎
2020-11-21“消費養老”真能夠對老年人進行養老嗎
2021-03-07達到人身意外傷害標準的應該滿足哪些要件
2021-01-22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07什么是保全
2021-03-03贈予和買賣都要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1-01-03土地轉讓協議標準格式是什么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