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論文獲山東省第十五次(2005年度)律師業務理論研討活動優秀論文民事類三等獎)
內容摘要:“果凍殺童案”引發了人們對產品責任的討論。應否承擔產品責任的關鍵是認定產品是否存在缺陷。大多國家立法將產品缺陷界定為“存在不合理危險性”。我國產品質量法第46條規定的產品缺陷判斷標準具有二重性:即產品存在不合理危險和不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標準的二重性導致產生歧義,在法律規范完善之前,應運用法律解釋的方法準確把握法律原義。產品缺陷可分為設計缺陷、制造缺陷和警示缺陷。對于存在設計缺陷和生產缺陷的產品,生產商不可以已履行警示義務的理由主張免責。
主題詞:產品缺陷認定標準不合理危險警示缺陷
2005年2月11日,一5歲的兒童在食用某廠家生產的“冰芭蕾”牌果凍時,果凍吸入氣管,造成窒息,雖被送致醫院救治,終因搶救無效而死亡。該廠家生產的果凍為小杯型、荔枝味,果凍外包裝上印有品名、配料、產品標準號QB1432-2001等內容,另有“注意:請勿一口吞食”的字樣。但因包裝太小,上寫的文字也是細若蚊蠅,幾不可辨。
果凍噎死兒童事件已發生多起,此前也為媒體廣泛報道,本案的情況曾在**電視臺播出。據有關醫學專家介紹,小杯果凍的規格恰好能堵住小孩的喉嚨口,形狀像一個塞子,質感光滑并富有彈性,幼兒吸食的時候,很容易吸入氣管。進入氣管后,果凍隨氣管舒縮變化形狀,不易被排出,形成阻塞。而且果凍是膠狀的具有黏性的東西,一旦卡住,就會將喉嚨口全都堵住。一般小孩子在吃果凍的時候都是一口吸入,不小心容易吸到氣道里。由于孩子自身沒有發育完全,吞咽反射力量還不夠,導致異物在喉嚨口咳不出。嬰幼兒如果發生這樣的事情,致死率是比較高的。即使被搶救過來之后,孩子也可能出現嚴重的后遺癥。對于吞咽功能弱于成人的小孩和老人而言,小杯型果凍就成為一種具有危險性的產品。
然而生產商卻認為,他們生產的果凍是符合行業標準的合格產品,不是缺陷產品;并且果凍的外包裝上已有“請勿一口吞食”的警示語,消費者無視生產商的警示,食用果凍方法不當,這是造成損害的直接原因。筆者即從這一案件入手,對我國產品責任法中缺陷產品的認定作一探討。
一、產品缺陷的界定
產品責任是產品缺陷導致消費者人身、財產損害所產生的民事責任。在現代產品責任普遍適用嚴格責任的前提下,產品責任法已發展到有缺陷即有責任,無缺陷則無責任的階段。因而產品存在缺陷是產品責任構成要件中的一個必備要件。產品是否存在缺陷也就成為判定產品責任侵權訴訟中,被告是應否承擔責任的重要環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前有房,婚后再買房算不算二套房
2020-12-15行政協議關于賠償的相關法規是什么
2020-12-18有勞動糾紛案子的員工檔案保管時間是多久
2020-11-30農村戶口如何進行損害賠償
2021-01-07申請先予執行該怎么擔保?
2021-02-08債務訴訟時效該如何計算
2021-02-10中止探望權程序有哪些
2021-01-18結婚有哪些正常收費
2021-03-08車禍傷殘鑒定時間
2020-11-18撞死人要坐牢嗎
2021-03-02房屋賣了又辦理抵押是否可以強制執行
2021-01-03怎么認定勞動合同變更是否合理
2020-11-09失職失責造成危害該怎么處罰
2021-02-232020疫情期間工資被拖欠怎么維權
2021-02-17飛機延誤可以退票嗎
2021-01-31建筑工程保險的適用范圍
2021-01-31保險合同的解釋適用是擇怎么樣的
2021-02-25女朋友可以成為保險合同的受益人嗎
2021-02-05患白血病遭保險公司拒賠
2021-03-17傷殘鑒定哪里做保險公司才認可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