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緩刑的判決合理嗎?
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緩刑的判決是十年以上的量刑,基本沒有獲得緩刑的機會。就故意傷害(致死)的案件而言,如在基層法院提起公訴,則一般對犯罪嫌疑人比較有利,既不會判處無期以上徒刑,如果積極賠償,則一般在12年左右;如在中院提起公訴,即使積極賠償,最終也會使用上刑限。
法條依據: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狈盖翱钭?,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二、故意殺人罪和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區別
故意殺人(既遂)和故意傷害致人死亡,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結果,區別在于行為人的主觀故意,如果行為人的故意內容是殺人,那么就成立故意殺人罪,如果行為人的故意內容是傷害,雖然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但是也僅成立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故意殺人中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他人生命被剝奪的結果,而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他人身體健康遭到損害的結果,而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對于死亡結果,行為人的主觀故意是過失,是指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意識到或者輕信自己能夠避免而導致了這種結果的發生。
三、可以獲得緩刑的條件
(一)所犯罪行屬非惡性犯罪,可以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①過失犯罪的;
②犯罪后有自首、立功表現的;
③從犯、協從犯,犯罪情節輕微的;
④未成年人或者精神障礙的;
⑤賠償被害者的損失或者被害人請求免予處分的;⑥屬初犯、偶犯,因判刑失業,家屬無人撫養,陷于失學,受餒狀態的;
(三)未受過刑罰處罰,未因同種行為受過勞動教養或者三次以上治安處罰的。
對緩刑的適用條件進行完善的理由。
一是屬惡性犯罪的,即使依法可以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能適用緩量刑。這是由犯罪性質所決定,惡性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大,歷來是重點打擊的對象,行為人參與了惡性犯罪,說明其主觀惡性較大,存在較大的危險隱患,適用緩量刑放在社會上考察,不利于打擊犯罪。
二是將適用條件具體化加以明確規定,易于把握。能夠準確界定適用范圍,防止濫用緩刑,并且能夠把罪犯是否“再危害社會”這種不確定狀態在考驗期間得以實際考察證實,既可以對那些確已改過的罪犯,給予重新做人的機會,體現寬大政策,也可以使那些弄虛作假、無心悔過的罪犯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維護法律的尊嚴。
三是將現行只有累犯不能適用緩刑的限制,擴大為“未受過刑罰處罰,未因同種行為受過勞動教養或者三次以上治安處罰”,能更有效地發揮刑法的威懾力。行為人因違法行為受過刑罰處罰、勞動教養或者治安處罰后,理應吸取教訓,引以為戒,真心改過。
緩刑是法律規定的刑罰執行的一種方式,法律并沒有規定何種罪名應該判緩刑,哪種罪名不能判緩刑。是否判緩刑主要取決于被告人的社會危害程度、主觀惡性等因素。
由正文內容我們可知,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是不可能獲得緩刑的判處決定的。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是一種性質極其惡劣的犯罪種類,對于社會的秩序以及他人的人身安全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量刑一般是從10年起判,情節嚴重的最高會被處以死刑,因此是不會獲得緩刑機會的,這也是法律對于性質惡劣的犯罪種類的一種打擊。
故意傷害致人死亡賠償標準是什么?
故意傷害致人輕傷判幾年?
故意傷害致死與故意殺人罪的區別有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門面租房合同范本模板是怎樣的
2020-11-10行政訴訟怎樣才能立案
2021-01-27租戶拒交物業費如何處理
2021-03-22工傷認定行政訴訟期間是否能理賠
2020-12-01實用新型專利有效期
2021-02-15車禍評殘需要多少錢
2021-01-09有限合伙企業有訴訟主體資格嗎
2021-03-13關于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涉及的幾個常見問題
2021-01-21什么情況成立累犯
2020-12-18購房預算從何做起
2021-01-08勞動合同怎樣終止?
2021-03-21合同期間公司調動崗位不服從可以得到幾倍賠償
2021-03-22勞動糾紛訴訟權利
2020-12-13年金保險指的是什么
2020-12-09飛機天氣原因延誤賠償嗎
2021-02-21電子保單有哪些安全設計
2020-12-24主責第三者險賠償醫藥費嗎
2021-01-16交通意外撞死人保險怎么賠償
2020-11-13購買車險后還需注意哪些細節
2021-02-17一車投保兩份交強險能否都獲賠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