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產、銷售假藥罪數額怎么進行認定
《兩高關于辦理危害藥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三條 生產、銷售假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
(一)造成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
(二)生產、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
(三)生產、銷售金額十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并具有本解釋第一條規定情形之一的;
(四)根據生產、銷售的時間、數量、假藥種類等,應當認定為情節嚴重的。
第四條 生產、銷售假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規定的“其他特別嚴重情節”:
(一)致人重度殘疾的;
(二)造成三人以上重傷、中度殘疾或者器官組織損傷導致嚴重功能障礙的;
(三)造成五人以上輕度殘疾或者器官組織損傷導致一般功能障礙的;
(四)造成十人以上輕傷的;
(五)造成重大、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
(六)生產、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的;
(七)生產、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并具有本解釋第一條規定情形之一的;
(八)根據生產、銷售的時間、數量、假藥種類等,應當認定為情節特別嚴重的。
第七條 違反國家藥品管理法律法規,未取得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藥品經營許可證,非法經營藥品,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以提供給他人生產、銷售藥品為目的,違反國家規定,生產、銷售不符合藥用要求的非藥品原料、輔料,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實施前兩款行為,非法經營數額在十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的“情節嚴重”;非法經營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二十五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
實施本條第二款行為,同時又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如何正確認定生產、銷售假藥罪
(一)本罪與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區別
1、侵犯的客體不同:生產、銷售假藥罪侵犯了國家藥政管理制度和公民的生命權、健康權;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侵犯了國家質量監督管理制度和消費者合法權益。
2、犯罪對象不同:生產、銷售假藥罪僅限于藥品;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則包括所有產品。
3、構成犯罪的標準不同:生產、銷售假藥罪是危險犯,必須“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才能構成;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則是數額犯,只有生產、銷售偽劣產品銷售金額達五萬元以上才構成犯罪。
行為人的行為同時構成生產、銷售假藥罪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時,應依照處刑較重的犯罪定罪處刑,由于生產、銷售假藥罪的最高刑是死刑、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最高刑是無期徒刑,因此,在一般情況下應按生產、銷售假藥罪定罪量刑。
(二)本罪與詐騙罪的區別
生產、銷售假藥罪突出一個“騙”字,即以假藥騙取錢財,因此與詐騙罪有相似之處,但兩者相比較而言,有如下主要區別:
1、侵犯的客體不同:生產、銷售假藥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藥政管理制度和公民生命權、健康權;而詐騙罪侵犯的則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
2、客觀方面的表現不同:生產、銷售假藥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生產、銷售假藥,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行為;而詐騙罪的客觀方面則是行為人純粹采取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使財物所有人、管理人信以為真,從而自愿交出財物的行為。
3、定罪的標準不同:生產、銷售假藥罪以是否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為構成本罪的標準;而詐騙罪則以詐騙公私財物的數額較大為構成本罪的標準。
如今每個人都擁有微信,除了在微信上聊天之外還會是用微信進行購物等,因此犯罪分子就利用微信在銷售物品。例如利用微信銷售假藥,就算是在微信上也會受到法律的嚴厲處罰,如果在微信上購買加藥數額達到二十萬以上就是屬于情節極其的嚴重,處罰比較嚴格。
醫院賣假藥應雙倍賠償
生產銷售假藥按什么處罰?
生產銷售假藥罪和劣藥罪的區別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要約人未確定承諾期限如何處理
2020-11-09如何預防拖欠工程款
2021-02-19吸毒又販毒怎么判
2020-12-09男方出軌離婚財產分割標準是怎樣的
2020-11-11離婚后財產糾紛案訴訟時效
2020-12-21如何理解婚前財產的自然增值
2021-01-26離異后親生母親是否具有法定監護權
2020-12-24丈夫同性戀能否構成離婚條件
2021-03-23未簽訂借款合同發生糾紛要去哪里起訴
2021-01-01非訟案件怎么審理
2021-02-22可以對支付令提管轄異議嗎
2020-12-03交通事故誤工費由誰出,誤工費證明怎么開
2021-03-22離婚后撫養費標準
2021-02-09效力未定的合同類型及其效力如何確定
2020-11-12企業未成立工會怎么解除合同
2021-02-10毛坯房驗房的十三個步驟
2021-02-02勞動部門收到集體合同多久未提出異議會生效
2020-11-20勞動爭議調解協議效力及缺失
2021-01-22什么情況被公司辭退不能勞動仲裁
2021-01-03解除勞動關系引發勞動糾紛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