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銷售假藥追訴標準是什么?
生產、銷售的假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立案:
1、含有超標準的有毒有害物質的;
2、不含所標明的有效成份,可能貽誤診治的;
3、標明的適應癥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可能造成貽誤診治的;
4、缺乏所標明的急救必需的有效成份的。
構成生產、銷售假藥罪的關鍵是生產、銷售假藥的行為是否足以產生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結果。實踐中對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判斷,一般來說應依賴于對假藥這種物質和他人使用假藥的可能性的事實判斷。例如。對假藥的成分、性質、效用的醫學鑒定以及對他人使用假藥的可能性的推斷。對于雖屬假藥,但對人體健康不一定產生嚴重危害的情況,需進行具體鑒定,若藥品本身不危害人體健康的,當然不能認定為構成本罪;若藥品本身可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嚴重危害的,當然應認定為生產、銷售假藥罪。
二、銷售假藥犯罪怎么判刑?
生產、銷售假藥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單位犯生產、銷售假藥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按個人犯生產、銷售假藥罪的法定刑處罰。
三、銷售假藥犯罪主體方面是什么?
1、主體方面
犯罪主體為個人和單位,表現為假藥的生產者和銷售者兩類人。生產者即藥品的制造、加工、采集、收集者,銷售者即藥品的有償提供者。
2、主觀方面
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一般是出于營利的目的。當然,生產者、銷售者是否出于營利目的并不影響本罪的成立。行為人的主觀故意主要表現為有意制造假藥,即認識到假藥足以危害人體健康而對此持希望或放任的態度;在銷售領域內必須具有明知是假藥而售賣的心理狀態,對不知道是假藥而銷售的不構成銷售假藥罪。
綜上所述,生產銷售假藥是違法犯罪行為,如果銷售的假藥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質,或者沒有標明用途沒有任何藥效的等,就達到追訴標準,由公安機關立案處理。對于這種犯罪,法院判刑在三年以下,假藥致人死亡的,最高可以判無期。
什么是生產銷售假藥罪?
生產銷售假藥的認定是怎么樣的?
生產銷售假藥要不要承擔什么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結婚自由的保護措施有什么
2021-03-16產假期被裁員賠償標準
2020-12-24什么是自由價格機制
2021-03-16侵權糾紛可主張賠償可期待利益嗎
2021-03-25學生死在學校,學校有沒有責任
2020-11-10失職失責造成危害該怎么處罰
2021-02-23沒有勞動糾紛是否就沒有經濟糾紛
2021-02-08壽險分類具體包括哪些
2020-12-21私家車投保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
2021-02-24蘇州一保險合同格式條款被判無效
2021-03-094s店試駕出車禍怎么賠償
2020-11-11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期限如何確定
2021-03-05外資保險公司的保證金如何確定
2021-02-10房屋保險與家庭財產保險有什么差別
2021-02-23平安保險雇主責任保險
2021-01-11旅行社責任險與旅游意外險五大不同
2020-12-26土地承包經營權什么時候成立
2020-12-06農村可以自行出讓土地嗎
2021-01-24養殖場被拆遷,能拿多少補償款
2021-01-09“違建”面臨拆遷時真的沒有任何辦法嗎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