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監視居住沒到期可以開庭嗎?
我國刑事訴訟法并未就監視居住后多久開庭作出判決有具體規定,但是對刑事案件審理的總體期限作出了規定。《刑事訴訟法》第168條規定,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后一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一個半月。有《刑事訴訟法》第126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批準或者決定,可以再延長一個月。
二、監視居住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多久
監視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規定的期限內不得離開住處或者指定的居所,并對其行為加以監視、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措施。這里的住所,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辦案機關所在的市、縣內生活的住所居所,是指辦案機關根據案件情況,在辦案機關所在的市、縣內給被監視居住人指定的生活居所。如果被監視居住人有正當理由要求離開住所或者指定的居所,必須經過公安機關批準。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決定監視居住的,公安機關在做出批準決定前,應當征得決定機關同意。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的規定: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采取監視居住的最長期限不得超過6個月。在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判工作。
三、監視居住地點在哪里
監視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規定的期限內不得離開住處或者指定的居所,并對其行為加以監視、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措施。
監視居住的場所為“住處”或“居所”,被監視居住的人沒有被完全限制人身自由。對有固定住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來說,監視居住的場所為指定的“居所”。我們認為,所謂的“住處”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連續的、固定的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居所”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公安機關采取監視居住措施時為無固定住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指定的場所;而行政拘留所是執行行政拘留處罰的場所,行政拘留是一種完全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措施。
如果在行政拘留所執行監視居住就完全限制了人身自由,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羈押。所以,對辦理監視居住手續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只能在住處執行;沒有固定住處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但行政拘留所不能被指定為監視居住的居所。在行政拘留所執行監視居住,不符合法律規定。
我國的刑事訴訟法規定,如案件當事人符合規定的,可以申請相應的監視居住,由案件的檢察機關和人民法院進行審理和批準。在監視期間應積極地配合案件的調查和審理工作,違反的審理機關還應立即收監這類違法人員。
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決定機關是哪個?
違反監視居住規定有什么后果?
可以在監視居住期間會見律師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情況可以單獨提出申請行政賠償
2021-02-12肇事司機逃逸該怎么做
2021-03-03物品借條的標準格式
2021-02-16如何處理勞動爭議
2021-01-04五級傷殘待遇怎么樣
2021-03-03勞動合同變更員工不接受怎么辦
2021-03-02勞務合同中途中止需要補償嗎
2020-11-23保險公司是否有權要求退賠保險賠償金
2021-03-13非全日制用工需要交納生育保險嗎
2021-01-06保險合同為單務合同對不對
2020-11-28他人毀壞財物后能否要求其和保險公司一起賠償
2021-03-01誤報年齡保險有何特別規定
2020-11-15關于人壽保險法律條款的解析及對保險公司個別解析的糾正
2021-01-12怎樣選擇理想的保險公司?
2021-01-24集體土地承包轉讓年限最長是多久
2021-03-17承包期內,承包方流轉經營權的要辦理變更嗎
2020-12-01怎樣簽訂土地轉讓協議
2021-01-07養殖場被拆遷,能拿多少補償款
2021-01-09企業取得的房屋拆遷補償該不該交增值稅
2021-02-11拆遷企業由誰選擇評估公司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