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和解能免于起訴嗎?
刑事和解并不能夠免除當事人的刑事責任,如果滿足起訴條件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起訴。
在和解過程中,被害人與加害人可充分闡述犯罪給他們的影響及對刑事責任的意見等方面內容,選擇雙方認同的方案來彌補犯罪所造成的損害;在刑事責任處置過程中,加害人能獲得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這樣,被害人在精神和物質上可以獲得雙重補償,而加害人則可以贏得被害人諒解和改過自新、盡快回歸社會的雙重機會。
刑事案件和解制度主要是適用于一部分的刑事案件,并不是所有的案件都會適用的,如果是比較輕微的案件的話,那么有可能檢察院就不會進行上訴,如果是嚴重的情況的話,和解之后僅僅是屬于從輕處罰一些的情況。
根據法律規定,人民檢察院對案件作出不起訴決定,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人民檢察院經審查后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依法不應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
比如在偵查當中把事實搞錯了,或者對法律理解有誤,把不屬于犯罪的情況當作犯罪來追究,或者把無辜的人誤認為是犯罪嫌疑人,也有的是因為行為人是精神病人或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依照法律規定不能追究刑事責任,等等,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
2.人民檢察院對于退回補充偵查的案件,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案件,對于證據不足,事實不清的,應當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或者自行偵查,一般情況下,檢察院不應當不經過補充偵查的程序而直接作出不起訴的決定。
只有經過補充偵查后,仍然證據不足,才可以作出不起訴的決定,比如經過補充偵查,仍然缺乏定罪的主要證據或基本的證據,或者定罪的證據存在疑問,又無法查證屬實,各種證據之間有矛盾,不能合理排除,有可能得出其他結論的,等等,都屬于證據不足的情況。
但是不是一定要經過兩次補充偵查后,才能作出不起訴的決定,法律沒有要求。即便案件只經過一次補充偵查,只要人民檢察院認為證據不足,而又沒有必要進行第二次補充偵查的,就可以作出不起訴的決定。
3.犯罪嫌疑人有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刑事訴訟法第16條規定了以下幾種情形:
第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第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第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第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第五,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二、刑事和解免于起訴的條件是什么?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七條規定
下列公訴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誠悔罪,通過向被害人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方式獲得被害人諒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間糾紛引起,涉嫌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規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
(二)除瀆職犯罪以外的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過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內曾經故意犯罪的,不適用本章規定的程序。
對于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對這種情況,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的。
這主要是指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如有的犯罪是初犯,且沒有造成較嚴重的后果,有的是過失犯罪,情節也比較輕,不判處刑罰,更有利于對其本人的教育。
另一種情況是,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應當或者可以免除處罰的,如犯罪后自首、有立功表現、犯罪未遂、犯罪中止、或屬于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等等。
刑法對這些情況分別都作了具體規定,其中有些可以免除處罰,有些應當免除處罰。
三、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圍有哪些?
根據刑事訴訟法,公訴案件刑事和解的范圍包括:
1、因民間糾紛引起,涉嫌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的案件,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注意必須是因民間糾紛引起,并且罪名限于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宣告刑限于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
2、除瀆職犯罪以外的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過失犯罪案件。注意排除了瀆職犯罪和故意犯罪,并且宣告刑是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內曾經故意犯罪的,不能適用刑事和解程序。注意只要在五年內有故意犯罪,無論刑罰是有期徒刑還是拘役、管制或者單處附加刑,均不可適用刑事和解,這里的“五年內有故意犯罪”與刑罰規定的累犯是不同的。
為了避免各地做法不一,新刑訴法對達成和解協議案件的處理原則作出規定:公安機關可以向檢察院提出從寬處理的提議。
不適用刑事和解的情形:
1、行為人系累犯,或在服刑、緩刑、勞動教養和被采取強制措施期間故意犯罪的;
2、行為人多次犯罪的;
3、因尋釁滋事、聚眾斗毆導致的,涉槍、持械、雇兇或受黑惡勢力操縱引發的案件;
4、其他不宜適用和解的刑事案件。
當事人可以采取下列方式自愿進行和解:
1、雙方自行達成的和解;
2、在押犯罪嫌疑人委托其近親屬、律師或單位領導與被害人達成的和解;
3、人民調解委員會或其他基層組織主持下達成的和解;
4、雙方當事人均認可的其他第三方(公安機關、檢察機關除外)主持下達成的和解;
5、交通肇事案件雙方當事人要求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調解而達成的和解。
檢察院可以向法院提出從寬處罰的建議;對于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作出不起訴的決定。
法院可以依法對被告人從寬處罰。
這樣規定,使刑事和解協議可能產生、預期的法律后果一目了然,可以促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誠悔過自新,又不致影響犯罪的追訴和懲罰,避免以和解協議免除處罰而放縱犯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合同沒有履行多長時間有效
2021-03-25動產質權實現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18醫療官司訴訟技巧有哪些
2021-02-21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民事賠償標準
2021-02-19上海離職補償金標準最長補償多少月
2020-11-26工傷鑒定過了有效期怎么辦
2021-01-10如何搜集家庭暴力的證據
2020-11-15人身保險合同中“違法行為免賠”條款應該如何理解
2021-01-07本案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是否具有效力
2021-02-15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處理
2021-03-11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亟待完善的幾個問題(二)
2021-02-16土方車司機超分仍然上路釀事故 保險公司拒賠獲支持
2021-01-20外資保險公司籌建工作是否可以延長
2020-11-13保險人的違約行為有哪些
2020-11-30冰雹砸壞車保險怎么賠
2021-03-22保險法司法解釋三亮點解讀是怎樣的
2021-01-25如何成為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
2020-11-18投保人在投保時應如何保護自己的利益
2020-11-15保險條款解讀-旅游保險
2021-01-12投保人在保險投保時怎樣做才能保護自己的利益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