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勞動法》和《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當事人提起勞動糾紛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起訴人必須是勞動爭議的一方當事人,即用人單位或勞動者。
起訴是與勞動爭議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勞動爭議當事人的權利,因此,相互形成勞動法律關系的企業、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行政和勞動者,都可以作為起訴人提起勞動糾紛訴訟。勞動者在訴訟權利能力和訴訟行為能力相一致時,由勞動者個人作為當事人一方參加訴訟。當事人因故不能起訴的,可以委托代理人代為起訴。其他人員則無權起訴。
(2)必須有明確的被告。
勞動爭議一方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必須明確被訴人即對方當事人。如果原告不知道是誰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益,則會出現無人應訴的情況,也無法進行訴訟,人民法院也無從審理。在明確勞動爭議訴訟被告的同時,應當指出,原告不得將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和勞動行政部門作為勞動爭議訴訟案件的被告或第三人。這主要是由于他們不具有勞動爭議訴訟法律關系的主體資格。
(3)必須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
具體的訴訟請求,是指原告向人民法提起訴訟所要求解決問題。它包括以下三種:一是給付的請求,即請求人民法院認定原告的請求權,責令對方履行義務,如給付工資、勞動保險、資金等;二是確認的請求,即請求人民法院確認原告與被告之間存在或不存在某種實體法律關系,如確認勞動合同關系有效或無效,確認職工與企業存在的勞動關系,企業不得開除、除名、辭退等;三是變更的請求,即請求人民法院改變或消滅當事人之間原有的勞動法律關系,如改變勞動合同的內容,解除勞動合同勞動關系等。當事人提出的訴訟請求要有事實根據,包括勞動爭議是如何發生的、爭議的內容等,還包括勞動爭議的證據事實,即能證明勞動爭議案件的一切材料。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4)必須經勞動爭議仲裁機關仲裁。
當事人一方或雙方不能就勞動爭議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只有先向勞動爭議仲裁機關申請仲裁后,不服仲裁裁決的,才有權起訴。如果當事人就勞動爭議問題在仲裁機關的主持下,達成調解協議并已發生法效力,當事人也無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5)必須在法律規定的時效期限內提起訴訟。
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應當自收到仲裁裁決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超過期限的,一般不予受理。如果由于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逾期的,則應向人民法院提供證據予以說明。
凡是同時具備上述條件的當事人都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勞動爭議訴訟,人民法院應當受理。當事人起訴的,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訴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航行政機關行政賠償方式
2021-02-14老公有外遇要離婚,妻子怎么搜集離婚證據
2021-01-12集體合同的概念及內容
2020-11-26車禍意外保險公司賠付多少錢
2020-11-25空運險種被保人的義務
2021-02-24航班延誤保險賠償問題
2020-12-20解除保險合同通知書怎么寫
2021-01-11扶老人險怎么買,扶老人險賠什么
2020-12-12交通事故傷人后保險公司理賠流程
2020-11-18車輛剮蹭對方全責走保險流程什么樣
2021-01-30城鎮居民醫遼保險可以在網上交嗎
2021-01-07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的禁止行為包括哪些
2021-01-31保險代理人可以全權代理保險人嗎
2021-02-09保險代理人資格證過期了怎么辦呢
2020-12-30就《人身保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的問答涉及哪些法律規定
2020-11-22土地出讓金與征地費有什么區別
2021-02-24預付土地出讓金該進的科目是什么
2020-11-10拆遷出嫁女戶口還在本村如何安排
2020-11-11拆遷款是否是誰簽字誰拿,政府給別人怎么辦
2020-12-04寧夏農村宅基地和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