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種犯罪區分其他犯罪最重要的就是其構成要件,不同的犯罪之間構成要件是不同的。那么刑事犯罪的構成要件包括哪些呢?這些構成要件的主要內容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相關知識。
要認定一個刑事犯罪案件是否屬于犯罪的第一步就是要考察犯罪的構成要件。對于刑事犯罪而言,一般有四大構成要件,包括主體、主觀方面、客體、客觀方面。
一、刑事犯罪主體
1、未滿14周歲,不負刑事責任,無刑事責任能力。
2、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對八種犯罪行為(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應負刑事責任。
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量刑:
①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②不適用死刑(包括死緩)。
3、已滿16周歲:應當負刑事責任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刑事責任能力:
1、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時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2、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
①負刑事責任;
②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3、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
①當負刑事責任;
②可以從輕或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4、醉酒的人:應當負刑事責任。
二、刑事犯罪主觀方面
犯罪故意:
1、直接故意:明知危害結果必然或可能發生,即希望危害結果發生。
2、間接故意:明知危害結果可能發生,即放任危害結果發生。
犯罪過失:
1、疏忽大意的過失,即應當認識到,但沒有認識到危害結果可能發生,危害結果的最終發生違背其意志。
2、過于自信的過失:認識到危害結果可能發生,但輕信能夠避免,即危害結果的最終發生違背其意志。
3、不可抗力:認識到危害結果可能發生,但不可能排除或防止結果的發生,危害結果的最終發生違背其意志。
4、意外事件:沒有認識到,也不能夠、不應當認識到危害結果的發生,危害結果的最終發生違背其意志。
三、刑事犯罪客體
指為刑事法律所保護而被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
四、刑事犯罪客觀方面
“作為”即積極的行為,是指以積極的身體舉動實施刑法所禁止的行為。
“不作為”行為構成不作為犯必須以行為人負有特定義務為前提,并且:
1.法律明文規定的義務。這種義務一般指由憲法、法律和其他法規所規定并為刑法所認可的義務,任何符合法律規定條件的人都必須履行這種義務;
2.職務或業務上要求承擔的義務;
3.先行行為引起的義務;
4.基于法律行為承擔的義務。
不管是什么樣的犯罪,其構成要件都是上述四大方面,即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犯罪客體以及犯罪客觀方面。只是在針對具體的罪名時,這四個構成要件的內容略有不同而已。
哪些人可以構成刑事犯罪主體
刑事犯罪的年齡是如何劃分的
法律對未成年刑事犯罪的規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動產抵押可以重復抵押嗎
2020-11-09效力待定合同有哪些種類1
2020-11-10交通事故鑒定材料有哪些
2021-01-08交通事故處理步驟是怎樣的
2021-01-14轉繼承怎么處理
2020-12-21拆遷賠償房產能否抵押貸款
2020-12-28勞務方簽勞動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1-02-04正式合同和勞務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0-12-30勞務外包工作中,勞動者受傷該由誰負責
2021-02-052013年最新工資改革調整方案
2021-03-21被公司開除依據勞動法怎么賠償的
2021-01-20勞動爭議的法院管轄地如何確定?
2020-12-14勞動監察撤訴會通知嗎
2021-01-07保險報警但是未理賠可以起訴嗎
2020-11-12自燃險的含義是什么
2021-03-06為避車造成側翻致路人受傷保險公司要賠嗎
2021-02-10被忽悠買了保險如何維權
2020-11-20武漢市建設工程意外傷害保險管理實施辦法(試行)
2021-01-09財產所有者、保險契約、被保險人權利與義務知識
2020-12-13淺議損失補償原則在人身保險中的運用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