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都是我國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對于我們社會的和諧發展和穩定、經濟文明建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難以區分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其實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兩者之間存在著交叉。那么,接下來小編為大家介紹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的聯系和區別。
一、相關概念介紹
勞動法(labour law),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它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而產生的法律部門;它是從民法中分離出來的法律部門;是一種獨立的法律部門。這些法律條文規管工會、雇主及雇員的關系,并保障各方面的權利及義務。我國的勞動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最新立法為2008年的《勞動合同法》,需配合使用)。
社會保障法是指調整關于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包括安全生產法、消防法等。也是保障社會成員基本生活需要和經濟發展享受權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社會保障法是調整以國家和社會為主體,為了保證有困難的勞動者和其他社會成員,以及特殊社會群體成員的基本生活,并逐步提高其生活質量而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二、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的聯系區別是什么
(一)聯系
1、社會保障法是在勞動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2、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的調整對象在社會保險領域存在交叉。
3、社會保障法對勞動法功能的發揮有補充和促進的作用,首先社會保障法為勞動者的權益提供了更有利的保障;其次,社會保障法為勞動關系的延續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二)區別
1、調整對象:勞動法主要調整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社會保障法調整國家、用人單位、公民(勞動者)、社會保障經辦機構因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發生的關系。
2、法律部門:在中央,設有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在地方上,各級政府都設有處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問題的行政機關或具體工作部門。
3、關系的主體: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的主體是用人單位和與之建立勞動關系或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公務員、軍人等不適用勞動法);社會保障法的主體包括國家、用人單位、社會保障經辦機構和公民(勞動者)。
4、立法目的:勞動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協調勞動關系,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社會保障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障社會全體成員在遭受各種意外和風險時的基本生活,促進社會安全。
5、解決程序:社會保障法引發的勞動爭議,由于具有某些私法關系的特點,主要適用民事程序來解決;勞動法爭議引發的爭議,由于具有較強的公法性,應主要采用行政訴訟程序。
社會保障法是勞動法的重要補充,也是在勞動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兩者在社會保險領域存在交叉,導致很多人難以分清楚它們之間的關系。但是。
勞動法合同到期不續簽賠償2020有哪些相關規定
勞動法辭退員工規定有哪些
禁止使用童工勞動法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罪與醫療意外的界限是什么
2020-12-13行政復議機關有哪些
2021-01-04行政案件中有偽證嗎
2021-03-24女職工懷孕期享受的待遇
2020-12-20銀行帳號被法院凍結結案后法官不解凍怎么辦
2021-03-08申請認定馳名商標的三種途徑是什么
2021-03-12股權激勵可否抵押擔保
2021-02-20交通事故怎么界定
2020-12-13監視居住可以用手機嗎
2021-01-20離婚女方要孩子需滿足什么條件
2021-02-21撫養費不給會判刑嗎
2021-02-09華僑、港澳臺居民在內地結婚手續如何辦理
2020-12-29職業病可以自己去鑒定嗎
2021-03-13房產合同抵押貸款需要房主親自到場嗎
2021-02-28大連住房公積金提取條件有哪些
2020-11-09法院會拍賣唯一住房嗎
2021-03-19企業變更勞動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3勞動合同關系幾年內訴訟有效
2021-02-12事實勞動關系確認及工傷賠償
2021-01-11保險最大誠信原則是如何運用的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