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犯罪所得一般都是要退還給受害人或者上繳國庫的,但有的犯罪分子為了自己私吞這部分財產,可能就會進行掩飾、隱瞞,最終目的就是不交出來。殊不知,這樣的行為在我國也是可能構成犯罪的,即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那此時該如何對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量刑呢?律霸小編馬上為你做詳細解答。
一、如何對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量刑
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數額5000元以上不滿1萬元或者多次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累計數額3000元以上不滿6000元的,為罰金刑。
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數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1.5萬元或者多次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累計數額6000元以上不滿1萬元的,為管制刑。
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數額1.5 萬元以上不滿2萬元或者多次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累計數額 1萬元以上不滿1.5萬元的,為拘役刑。
掩飾、隱瞞犯罪所得2萬元或者多次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累計數額1.5萬元的,為有期徒刑六個月。每增加4000元,刑期增加一個月。
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情節嚴重的,為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
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怎么認定
“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這一新罪名是由2006年6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并公布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六)》而來,該《修正案》將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條修改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而予以窩藏、轉移、收購、代為銷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進而在2007 年5月 11日兩高出臺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與盜竊、搶劫、詐騙、搶奪機動車相關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 中進一步明確了“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這一新罪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六)》第十九條將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條修改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而予以窩藏、轉移、收購、代為銷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同時,將罪名由窩藏、轉移、收購、銷售贓物罪,修改為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從上述規定可以看出,在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犯罪中,犯罪嫌疑人是否“明知”是區分罪與非罪的前提條件。 那么如何確定犯罪嫌疑人是不是“明知”呢?司法實踐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推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明知”。
1、如果犯罪對象為機動車,那么直接依據《關于依法查處盜竊、搶劫機動車案件的規定》司法解釋關于明知的法律推定。
2、如果犯罪對象為機動車以外的普通財物,則采用事實推定的方法來判斷犯罪嫌疑人對贓物不法來源“明知”的認識程度:一是看贓物交易的時間、地點,如夜間收購、路邊收購 ,對“明知”認識的程度就大于白天收購、市場收購;二是看贓物的品種、質量,如果贓物屬于剛在市場發行的新產品,則不法來源的可能性就大,因為合法的所有者不會輕易賣掉,除非搶劫或盜竊所得贓物;
3、看交易的價格,是否顯著低于市場價值,根據經驗,一般賣贓者所得贓款僅僅是贓物鑒定價值的三分之一左右;
4、看有無正當的交易手續,賣贓者是否急于脫手;
5、是看贓物與賣方身份、體貌的匹配性以及賣主對贓物的了解程度,等等。然后分別列出可證明“明知”的基礎事實和可反駁“明知”的基礎事實進行分析比較,再結合人們一般的經驗法則、邏輯規則判斷哪一方的事實和理由更為充分可信,最后推出犯罪嫌疑人是否明知的結論。
在我國一般的犯罪主體就可以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而對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量刑的時候,一般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同時也可以可以并處或單處罰金。要是你在這方面還有疑問的話,請直接來電咨詢我們律霸的在線律師。
什么樣的醉駕不能認定為刑事犯罪?
哪些犯罪可能被判無期徒刑?
侵犯商業秘密犯罪有什么刑事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重婚罪雙方都要坐牢嗎
2021-03-01開車闖黃燈算不算交通違法呢
2021-02-17擬設中外合資銀行, 外方主要股東因具備的條件
2021-01-08金融消費的定義,什么是金融消費者
2021-02-18交通事故保險理賠可否不鑒定
2021-01-08強制傳喚的前提是什么
2021-01-01探視權怎么行使,一方不履行協助實現探視權怎么辦
2021-01-15非法同居有罪嗎
2021-01-07保全是怎么執行
2021-03-20離婚損害賠償請求權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06勞動合同能隨意變更嗎?
2020-11-17勞動合同怎樣解除勞動合同的解除方式是什么
2021-02-14終止勞動合同會發生哪些爭議
2021-01-15合同三年可以辭退嗎
2021-01-29淺析保險合同糾紛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
2020-12-16保險合同電子簽字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03車子沒買保險可以上路嗎
2021-02-01買保險被騙怎么辦
2020-12-26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利與弊
2021-01-12在禁養區內,有環評還是要拆遷嗎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