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生活中聽到或者遇到過很多合法的融資,但是也不乏一些看似合法的非法集資,給大家的財產帶來了很大的損失。非法集資與合法融資有的時候讓大家混淆,非法集資經過偽裝,和合法的融資很像,讓大家不知道哪個真哪個家,使得不少人多次上當受騙,那么非法集資與合法融資到底怎么辨別呢,小編這就告訴大家。
一、非法集資與合法融資的區別
非法集資犯罪是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中的一種類型,由于其涉案金額巨大,受害人數眾多,涉及面廣,是典型的涉眾型經濟犯罪,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針對此,最高人民法院于2011年1月4日發布了《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關于非法集資罪,《解釋》中明確規定了五個罪名,分別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非法經營罪、虛假廣告罪。該解釋對非法集資罪的概念進行了充分的界定,同時明確其行為方式,以及各個罪名的適用,從而使得非法集資犯罪與合法融資的界限逐漸清晰起來。
當前,非法集資犯罪手段多樣,具有很高的欺騙性,犯罪分子經常依托合法的注冊公司、企業,打著相應國家產業政策、支持新農村建設、投資項目、委托理財的幌子,不僅廣大的人民群眾難以識別,即便是辦案機關在罪與非罪、此罪彼罪上也容易產生意見的分歧。而新出臺的司法解釋的目的正是要依法打擊非法集資,鼓勵、引導和支持合法融資。
那么如何區分非法集資和合法融資呢?從《解釋》的角度上說,非法集資主要具有四個顯著的特征:
第一、非法性。非法集資是“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規的規定,向社會公眾吸收資金的行為”,區別于從前的“未經有關機關批準”,突出了非法集資行為的違法性。
第二、社會性。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要求向社會公眾,即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而未向社會公開宣傳,在親友或者單位內部針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的,不屬于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方面,由于對國家經濟、金融、政治的影響更為重大,因此監管更嚴格,不僅向社會不特定對象發行構成犯罪,同時,向特定對象發行累計超過200人的也構成犯罪。
第三、公開性。公開性是與社會性相輔相成的。應當強調的是這里所指的“公開性”是相對的,對于面向不特定的對象具有公開性,而不是指面向所有的社會公眾。
第四、利誘性。如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所規定,其在行為方式上具有誘惑受害人的特點,許諾回報、理財、投資等等。
掌握了這四個特征基本上就可以區分非法集資和合法融資。此外,考慮到現行金融體制、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穩定等因素,同時為依法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解釋》規定,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主要用于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能夠及時清退所吸收資金,可以免予刑事處罰;情節顯著輕微的,不作為犯罪處理。
二、非法集資與民間融資界定
民間融資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之間,在不違反法律規定前提下發生的借貸行為,是為了生產經營需要,解決資金短缺的合法民事行為;非法集資犯罪則是破壞金融秩序或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的刑事犯罪行為,兩種行為性質截然不同,決不能混為一談。
是否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募集資金,是區分非法集資和民間借貸的重要界限。公安機關將積極配合有關部門,進一步闡法釋理,形成非法集資不受法律保護的共識,堅決防止將非法集資犯罪等同于民間借貸,堅決防止非法集資活動蔓延發展。
小編已經做了介紹,合法融資的程序一定是非常的規范和透明的,并且投資的回報不是非常高,在合理的范圍內。而非法集資不同,通常會有很多漏洞,大家所懷疑的地方也比較多,收益通常是高的,這也是好多投資者看中的,因此大家也不能貪圖過多利益,防止上當受騙。
非法集資罪的數額怎么確定
集資房是什么,集資房有房產證嗎?
非法集資罪和民間借貸的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下班回家摔跤算工傷嗎
2021-01-12擔保抵押同意書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07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手續是怎樣的
2021-01-19交通事故復核需要什么
2021-02-02怎樣申請暫停行政處罰決定
2020-12-26工傷意外身亡賠多少錢
2021-02-11再次指定管轄禁止
2021-01-21交通事故誤工費證明怎么寫
2021-02-15離婚后撫養費標準另一方無固定工作
2021-01-06傷殘人員變更國籍,傷殘撫恤金和相關待遇會被取消嗎
2020-11-18單方終止勞動合同關系是否繼續存在
2021-02-05企業破產能不能解除勞動合同
2020-11-20下崗職工轉移勞動關系的三個難點
2021-02-20離職工資過一個月才結算合法嗎
2021-02-01行政訴訟中,被告能否向人民法院申請調取證據
2020-11-10綜合意外險能夠報銷多少
2021-01-29飛機買延誤險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09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以騙取保險金為目的,應當受到法律制裁
2021-03-08小額人身保險的金額是多少
2021-01-31一起復雜的船舶保險合同糾紛訴訟案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