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于財富的渴望變得越來越強烈,市面上也產生了許多理財金融產品,也有許多民間借貸應運而生,但是市場往往也是魚龍混雜,許多詐騙犯就看中了人們對金錢的欲望引誘人們進行非法集資,而人們往往也并沒有意識到這就是非法集資。那么今天就來談談非法集資成立條件是什么。
一、非法集資特征
① 未經相關部門依法批準,這其中包括沒有批準權限的部門以及具有批準權限的部門超越權限批準集資的,這就直接意味著集資行為不具備集資的合法主體資格。這里 “ 批準程序 ” 比如依據《 公司法 》第 135 條規定的,上市公司發行新股必須經國務院監督管理機構核準方能公開發行 ; 《公司法》第 155 條規定的股份有限公司發行債券的申請必須經國務院授權的證監部門的核準。所以未經法定部門審批,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募集資金。旨在從不特定公眾對象籌集資金,必須找到法律明確規定的審批手續,否則集資行為則可能被認定為非法集資。
② 承諾在定期內向投資者歸還本金及回報利率。償還本息的形式主要有貨幣形式,也有實物形式等其他形式。非法集資的行為人一般都會承諾給投資者一定比例的回報,我們通常稱其為 “ 保底條款 ” ,即無論集資行為人的投資失敗與否,投資者均無需承擔任何風險,仍然能收回本金及回報,在當今各行業投資均有風險的市場,這對投資者無疑是種極大的誘惑。但發行債券、存單和類似募集活動,從某種性質是允許約定一定比例的投資回報或簽訂此類投資協議,而發行股票、證券投資基金和其類似募集活動,從基本性質上來說,是完全不允許約定一定比例的投資回報。比如對于一些投資公司的投資理財活動,盡管法律沒有明確規定,但法院一般會認定保底條款無效,以借款行為認定。假如從許諾回報角度甄別非法集資行為,假設集資行為人對外宣稱將需要一大筆資金于投資于一項重大集資項目,在投資合同中約定了保底條款,該項集資項目行為就符合了非法集資的上述該項特征。
③ 向社會上不特定的對象籌集資金。所謂 “ 不特定的對象 ” 是指社會公眾,而不是指特定的少數幾個人。《關于辦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一條第一款第二項中規定了關于 “ 向社會公開宣傳 ” 的認定問題,包括以各種途徑向社會公眾傳播吸收資金的信息,以及明知吸收資金的信息向社會公眾擴散而予以放任等情形。而非法集資的定性與界定往往針對的是向社會不特定的公眾對象募集資金的行為,這是因為社會不特定對象欠缺投資風險意識,不了解投資市場的規律,不能甄別集資活動的合法性,當他們面對高額回報利潤的假象,往往經不起誘惑,這樣牽涉人數范圍就非常廣泛,而人們對于無法收回資金的損失風險是非常難以承受的,針對特定對象的集資,涉及人數較少,金額較小,且在集資前會提供較為完善的投資理性和投資知識,同時較能抵御和承受投資風險的投資人。因此對于向特定對象的募集自己通常不視為非法集資,只是作為一般民事糾紛處理。但是我們還應該注意到,針對特定對象和不特定對象的區分標準并非特別明顯,《意見》指出在向親友或者單位內部人員吸收資金的過程中,明知親友或者單位內部人員向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而予以放任的 ; 以吸收資金為目的,將社會人員吸收為單位內部人員,并向其吸收資金的。比如單位向員工舉債,盡管從一般意義上說,單位員工屬于特定對象,但是如果單位員工又利用單位的高額回報率對外不特定的公眾集資,將集資款交予公司,公司對此行為知曉且放任的,該行為仍屬于非法集資。一般來說,如果集資者通過報紙、網絡、電臺、橫幅、傳單等形式對集資產品進行廣泛宣傳,則應認定為其屬于對社會不特定的公眾對象集資。
④ 以合法形式掩蓋其非法集資目的。非法集資者在集資是與投資人 ( 受害人 ) 簽訂某種形式的合同,如投資理財、訂購商品房、在建工程合同等,這些都是為了掩蓋其非法目的,這樣就可以偽裝成合法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將投資者的資金騙取到手,這些該在表面上看視乎屬于民事經濟糾紛或合同糾紛,但是從集資的根本目的上來,不管集資者利用何種合同形式來規避法律強制性規定,都不影響非法集資的實質性認定,由此可見法律對非法集資定罪的嚴厲程度。
二、非法集資成立條件
2010年制定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0〕18號)規定,“非法集資”主要包括“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以及“集資詐騙”。其中,“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是指,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律規定向社會公眾(包括單位和個人)吸收資金的行為,同時具備構成非法集資的四個特征要件,除刑法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規定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實施“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所屬行為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的規定,以集資詐騙罪定罪處罰。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0〕18號)明確構成非法集資需同時具備四個特征要件:
(1)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準或者借用合法經營的形式吸收資金;
(2)通過媒體、推介會、傳單、手機短信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
(3)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
(4)向社會公眾即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 未向社會公開宣傳,在親友或者單位內部針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的,不屬于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
綜上所述,非法集資之所以非法,就是因為它并沒有經過有關部門的審批,再以合法形式掩蓋其非法的本質,而他們常有的表現就是用高回報利率引誘特定人群。從上述資料可以看出非法集資成立條件有四個,只要認清其性質、媒介、形式、對象,就可以大致判定為非法集資,大家也可以根據以上內容進行適當的防范。
非法集資罪的量刑標準是什么
非法集資罪的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非法集資罪立案標準是怎么規定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鐵路征地賠償錢款怎么領
2021-02-20本人需要繳納失業保險滿幾年
2021-01-15安置房抵押貸款嗎
2021-02-20交通事故車輛保全后怎么辦
2021-03-15先干活后簽合同違法嗎
2021-02-16怎么界定夫妻共同財產
2020-12-06跨省辦理結婚證要有哪些具體的程序
2021-02-16當事人能否協議選擇管轄法院
2021-01-12小額民事訴訟可以不開庭直接判決嗎?
2020-12-04房子保全后多久失效,還可以續保嗎
2021-02-19房子在訴訟當中可以抵押嗎
2020-12-10房地產中介的收費標準
2020-12-11佛山市住房公積金提取的前提需要哪些
2020-11-18什么是房產調查
2020-11-29休產假期間社保斷一個月如何處理
2021-03-20交通事故理賠有哪些事項
2021-01-24校方責任險賠付比例
2021-03-01推薦最佳車險方案
2021-03-01“觀察期”出險不理賠
2020-11-16失火引起的財產損失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