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金錢面前,變得毫無自制力,金錢不是罪惡之源,罪惡之源在于貪念,以至于出現了多起挪用公款的案件,因為對金錢動了歪心思,所以走了歪路,那么挪用公款上訴狀應該怎么寫?下面就以一則案例為例子。
一審法院除了肯定辯護人提出的陳XX沒有與周XX共謀,指控兩千萬完全沒有法律依據外,對于構成挪用公款罪并沒有予以否認,判處五年有期徒刑。被告人及家屬收到判決后堅決予以上訴,這是本案上訴狀詳細內容。(一審辯護詞已事先發布,本案當事人均屬化名)
上訴狀
上訴人:陳XX
上訴人因不服鄒城市人民法院(2012)鄒刑初字第451號刑事判決,特提起上訴。
上訴請求
請求二審法院依法撤銷(2012)鄒刑初字第451號刑事判決,改判上訴人無罪。
事實與理由
一、上訴人不是協助人民政府從事行政管理工作
1、政府主導政府統籌不等于是政府親力親為。無論如何論證,“新農村建設的主體為農民”的基本觀點無法推翻。具體意見在一審辯護詞中已經詳細論述,在此不再贅述。需要指出的一點,一審期間辯護人應上訴人要求向法院遞交證據調查申請被法院駁回。上訴人要調查的證人就是與判決書所列舉的證人劉**、相**、張**證詞完全相反的證人,而該證人是原鄉鎮政府鎮長。鎮長作為主導和統籌的作用,一審法院竟認為不如副鎮長證言有力度。
2、一審法院認為“拆遷保證金”為“土地出讓金”嚴重錯誤。
土地出讓金的性質是國家通過土地交易所獲得的收益。收取土地出讓金的前提是土地為國有,或通過征收成為國有;結果是收益歸國家所有。本案中,該款項無論是以什么名義都不能認定為土地出讓金。因為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涉案拆遷保證金所依據的土地被征收為國有土地。本案中的五百萬“土地出讓金”別說歸鄉鎮政府所有,就是連鄉鎮政府管理的該村賬戶都不讓存放,而是被鄉鎮政府退回。鄉鎮政府是否濫用職權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而涉嫌構成濫用職權罪?一審判決一句話將“拆遷保證金”等同于“土地出讓金”,甚至連試圖解釋的意思都沒有。一審法院認定的依據到底是什么。洋洋灑灑22頁判決,整個說理部分不到兩頁,如何讓普通百姓感受到司法真正做到以理服人?如何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二、上訴人沒有利用職務之便
就如判決所模糊認定新農村建設屬于政府行政管理工作卻沒有指出依據的行政法律法規規定的具體何項工作一樣,對于上訴人利用職務之便也是含糊其辭一筆帶過。什么叫“協助管理公款”的職務?是否該村所有黨支部委員、其他村委委員,甚至計生專職主任都具有有“協助管理公款”的職務?上訴人“協助管理公款”的職務,是什么時間經過什么程序任命的?上訴人保管該款項,是周XX基于信任而請求其保管,根本和職務無關。比如公司財務人員去銀行取款后因臨時有事而將公司款項吩咐給司機交給單位,司機將款項挪用,是否應當認定司機是利用職務之便呢?如果說上訴人有該職務,就會有兩種情形,一周XX指令上訴人保管,二上訴人主動依職權保管。周XX根本無需請求上訴人。
綜上所述,一審法院本來可以對公訴機關的錯案予以糾正,但終因只習慣于配合而不習慣于制約,將案件審查流于形式。在最高人民法院接二連三發出堅持“司法公正”、“寧可錯放不可錯判”,堅持“罪刑法定”、“無罪推定”,破除“奉命行事”、“放棄原則”指示下,希望二審法院真正做到堅持住法律的底線。
此致
濟寧市中級人民法院
上訴人:陳XX
2013年5月16日
相信大家在閱讀以上內容后,對挪用公款上訴狀應該怎么寫有了初步的了解了。是自己的東西才能拿這個道理,是大人教給小孩子的道理,但很多大人卻因為金錢站不住腳跟。正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任何違反法律的事情,我們都不能做。
?挪用公款罪量刑標準是怎樣的
?挪用公款罪的犯罪構成有哪些內容
?挪用公款罪數額標準怎么認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掛牌公司如何分立
2021-03-18債權質押合同質押到期債權未履行怎么辦
2021-01-16爺爺是否有權利把房子贈予孫子
2020-12-22婚內過錯賠償最新規定是什么
2021-01-28離婚可以用電話調解嗎
2020-12-31訴訟保全擔保怎么解除
2020-12-03家暴起訴狀怎么寫
2020-11-22河南新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0-11-27實習期享受三倍工資嗎
2020-11-10保險事故發生后如何才能盡快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1-02-26人身保險合同主要條款有什么
2021-02-21購買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大有學問
2021-01-20如何正確理解保險公司之間的連帶責任問題
2021-01-10保險代理人應該如何選擇
2021-02-17轉包的土地是否合法如何判定
2020-12-20外嫁女在夫家享受了拆遷補償,還能在娘家享受嗎
2020-12-12農村房屋城市房屋拆遷補償不一樣,差在哪里
2021-03-20被拆遷房屋的同住人如何認定
2021-03-06農村拆遷補償安置有哪些規定
2021-02-14小產權房拆遷賠償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