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客體其實也就是指實際侵犯的法益,當然這些法益都是受到法律重點保護的,如果有侵犯行為的話就有可能被認定為刑事犯罪。也就是說每一個罪名都是有自己所侵犯的法益也就是犯罪客體,那大家知道故意殺人罪的犯罪客體是什么嗎?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一、故意殺人罪的犯罪客體是什么
本罪的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故意殺人罪,侵犯的是他人的生命權。人的生命始于出生、終于死亡。刑法中生命起始的標志能說為胎兒脫離母體后,開始獨立呼吸。生命的終止我國實踐中以心臟停止跳動為標志。根據有關司法解釋,心臟不可逆轉地停止跳動,可以認定為生命已經終止。因此,母體中的胎兒與尸體都不能作為故意殺人的罪的客體,但侵犯其可能構成故意傷害罪或侮辱尸體罪。
二、故意殺人罪如何認定
(一)罪與非罪。
1.是否有行為違法的阻斷事由。正當防衛、緊急避險、意外事件、競技比賽以及執行公務將他人殺死,一般不構成犯罪。
2.他人行為引起自殺案件的認定:
(1)幫助自殺行為。
幫助自殺,是指:第一、他人已有自殺意圖,行為人對其在精神上加以鼓勵,使其堅定自殺的意圖,第二、或者給予物質上幫助,使他人得以實現其自殺意圖,第三、或者受已有自殺意圖者的囑托而直接將其殺死。在民事侵權行為法中,受害人的同意是侵權責任的抗辯事由,但剝奪他人生命違背法律及公序良俗,所以幫助自殺行為原則上應當構成故意殺人罪。雖然安樂死越來越多的得到社會的認可,但在目前我國立法尚未承認其合法的前提下,安樂死行為仍構成故意殺人罪。當然,對于幫助自殺行為,由于其不是剝奪他人生命的唯一原因,有時可能是次要原因,因而其危害小,處罰應考慮從輕、減輕或免除。但是仍然應當追究其故意殺人的刑事責任。
(2)教唆自殺行為。
教唆自殺是指行為人通過勸說、利誘、命令、脅迫等方法使沒有自殺意圖的人產生自殺決意并實施自殺行為。由于教唆者主觀上具有殺人故意,客觀上實施了教唆行為,應當以故意殺人罪論處。如教唆對象為無責任能力人,教唆者應以故意殺人罪的間接實行犯對待。
(3)相約自殺。
相約自殺是指行為人和他人一起約定好一起自殺,但最后行為人沒有實施自殺的行為。由于行為人主觀上具有殺人的故意,而且以自己也要自殺為前提,客觀上也放任了對方的自殺行為,因此,對于行為人的行為也應當以故意殺人論處。但在量刑事方面因其社會危害性小,可以考慮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二)間接殺人。教唆未達到不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殺害他人,由于行為的實施者不具有刑事責任能力,所以行為者實際上是教唆者的工具。此教唆者在理論上稱為間接正犯,被教唆者實施的行為應視為是由教唆者本人實施的。教唆者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
(三)故意傷害(致死)罪與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與故意殺人(未遂)罪區別。二者主要的區別在于犯罪故意的內容不同,故意傷害罪的故意只有傷害他人身體健康的內容,他人死亡是由于過失所致,而故意殺人罪的故意則以剝奪他人生命。
(四)故意殺人罪與危害公共安全性質的犯罪區別。以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等手段殺人的,如果危及到不特定多數人的安全,則故意殺人罪與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險物質罪等罪構成想象競合,從一重處罰。不特定是指危害行為的危害結果事先無法確定,危害公共安全行為一經實施,其犯罪后果就具有嚴重性與廣泛性。
在實施了故意殺人的行為之后,如果此時具體侵犯的法益不同,那就不能直接認定行為人構成故意殺人罪。具體對故意殺人行為做出認定,需要看是否符合了法律中關于此罪的構成要件內容,另外此時即使最終沒有造成被害人的死亡結果,那也是可以以故意殺人罪來定罪處罰的。
不作為故意殺人罪量刑
故意殺人罪辯護律師怎么做無罪辯護
故意傷害致死與故意殺人罪的區別有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強行收購公司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10經濟犯會判死刑嗎
2021-03-06怎么申請脫離親子關系,有哪些法律途徑
2021-01-05離職后公司扣工服折舊費違法嗎
2021-02-16定金合同生效時間怎么算
2021-02-03員工辭退怎么賠償
2020-11-22公司被收購能辭退孕婦嗎
2021-02-15非壽險責任準備金計提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18人身意外保險遺囑如何變更保險合同受益人
2020-11-13海洋貨物運輸保險條款及險別
2021-01-27弄清免責條款 保險合同上沒簽字鬧糾紛
2021-03-06單方交通肇事為什么理賠難
2021-01-11網絡投保的銷售情況是怎樣的
2020-12-28如何購買車險才劃算
2021-03-24保險受益權之定性分析
2020-12-16農村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是按人口算還是按實際面積算
2021-01-14協議拆遷的背后有哪些陷阱
2021-01-12有關拆遷委托協議書樣本是怎樣的
2020-11-24拆遷安置房七八年沒交房,該如何維權
2020-11-29中山東區測量標志拆遷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