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客體其實也就是指實際侵犯的法益,當然這些法益都是受到法律重點保護的,如果有侵犯行為的話就有可能被認定為刑事犯罪。也就是說每一個罪名都是有自己所侵犯的法益也就是犯罪客體,那大家知道故意殺人罪的犯罪客體是什么嗎?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一、故意殺人罪的犯罪客體是什么
本罪的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故意殺人罪,侵犯的是他人的生命權。人的生命始于出生、終于死亡。刑法中生命起始的標志能說為胎兒脫離母體后,開始獨立呼吸。生命的終止我國實踐中以心臟停止跳動為標志。根據有關司法解釋,心臟不可逆轉地停止跳動,可以認定為生命已經終止。因此,母體中的胎兒與尸體都不能作為故意殺人的罪的客體,但侵犯其可能構成故意傷害罪或侮辱尸體罪。
二、故意殺人罪如何認定
(一)罪與非罪。
1.是否有行為違法的阻斷事由。正當防衛、緊急避險、意外事件、競技比賽以及執行公務將他人殺死,一般不構成犯罪。
2.他人行為引起自殺案件的認定:
(1)幫助自殺行為。
幫助自殺,是指:第一、他人已有自殺意圖,行為人對其在精神上加以鼓勵,使其堅定自殺的意圖,第二、或者給予物質上幫助,使他人得以實現其自殺意圖,第三、或者受已有自殺意圖者的囑托而直接將其殺死。在民事侵權行為法中,受害人的同意是侵權責任的抗辯事由,但剝奪他人生命違背法律及公序良俗,所以幫助自殺行為原則上應當構成故意殺人罪。雖然安樂死越來越多的得到社會的認可,但在目前我國立法尚未承認其合法的前提下,安樂死行為仍構成故意殺人罪。當然,對于幫助自殺行為,由于其不是剝奪他人生命的唯一原因,有時可能是次要原因,因而其危害小,處罰應考慮從輕、減輕或免除。但是仍然應當追究其故意殺人的刑事責任。
(2)教唆自殺行為。
教唆自殺是指行為人通過勸說、利誘、命令、脅迫等方法使沒有自殺意圖的人產生自殺決意并實施自殺行為。由于教唆者主觀上具有殺人故意,客觀上實施了教唆行為,應當以故意殺人罪論處。如教唆對象為無責任能力人,教唆者應以故意殺人罪的間接實行犯對待。
(3)相約自殺。
相約自殺是指行為人和他人一起約定好一起自殺,但最后行為人沒有實施自殺的行為。由于行為人主觀上具有殺人的故意,而且以自己也要自殺為前提,客觀上也放任了對方的自殺行為,因此,對于行為人的行為也應當以故意殺人論處。但在量刑事方面因其社會危害性小,可以考慮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二)間接殺人。教唆未達到不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殺害他人,由于行為的實施者不具有刑事責任能力,所以行為者實際上是教唆者的工具。此教唆者在理論上稱為間接正犯,被教唆者實施的行為應視為是由教唆者本人實施的。教唆者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
(三)故意傷害(致死)罪與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與故意殺人(未遂)罪區別。二者主要的區別在于犯罪故意的內容不同,故意傷害罪的故意只有傷害他人身體健康的內容,他人死亡是由于過失所致,而故意殺人罪的故意則以剝奪他人生命。
(四)故意殺人罪與危害公共安全性質的犯罪區別。以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等手段殺人的,如果危及到不特定多數人的安全,則故意殺人罪與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險物質罪等罪構成想象競合,從一重處罰。不特定是指危害行為的危害結果事先無法確定,危害公共安全行為一經實施,其犯罪后果就具有嚴重性與廣泛性。
在實施了故意殺人的行為之后,如果此時具體侵犯的法益不同,那就不能直接認定行為人構成故意殺人罪。具體對故意殺人行為做出認定,需要看是否符合了法律中關于此罪的構成要件內容,另外此時即使最終沒有造成被害人的死亡結果,那也是可以以故意殺人罪來定罪處罰的。
不作為故意殺人罪量刑
故意殺人罪辯護律師怎么做無罪辯護
故意傷害致死與故意殺人罪的區別有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數罪并罰的概念和計算方法是什么
2021-01-18注銷企業還能恢復嗎
2021-03-21什么是物權法規定的浮動抵押
2020-11-08離婚賠償適用于訴訟時效嗎
2020-12-02注冊資本必須是現金嗎
2021-01-13專利初步審查包括哪些內容
2021-01-14行政處罰多長時間可以重組
2021-01-01公示催告申請后幾天催告
2020-12-05強制執行會涉及家人嗎
2021-01-28合同債務常見風險有哪些
2021-03-08“凈身出戶”的保證書效力如何
2020-12-31名下無房無車怎么強制執行
2021-01-27交通事故的法醫鑒定
2020-11-25虛假簽名擔保合同的效力
2021-03-01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制度有什么重要性
2021-02-18合同債務有哪些類型
2021-02-14高校畢業生簽的三方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01繼承人死亡其子女能代替繼承遺產嗎
2020-12-27當事人能否當庭變更訴訟請求
2020-12-14勞動保障公益崗幾年解除合同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