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安機關對搶劫、盜竊等涉及財物類案件的偵破實踐來看,在犯罪分子的背后,往往還隱藏著各種窩贓者、收贓者和銷贓者,有時甚至還形成了一系列的產業鏈,他們對犯罪分子拿來的財物來源渠道明知、或裝作不知,為了賺取高額的利潤,幫助犯罪分子處理贓物,那么,掩飾隱瞞犯罪2018標準是怎樣的呢?
一、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的含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六)》第十九條將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條修改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而予以窩藏、轉移、收購、代為銷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同時,將罪名由窩藏、轉移、收購、銷售贓物罪,修改為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的認定標準
從上述規定可以看出,在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犯罪中,犯罪嫌疑人是否“明知”是區分罪與非罪的前提條件。那么如何確定犯罪嫌疑人是不是“明知”呢?司法實踐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推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明知”。
1、如果犯罪對象為機動車,那么直接依據《關于依法查處盜竊、搶劫機動車案件的規定》司法解釋關于明知的法律推定;
2、如果犯罪對象為機動車以外的普通財物,則采用事實推定的方法來判斷犯罪嫌疑人對贓物不法來源“明知”的認識程度:一是看贓物交易的時間、地點,如夜間收購、路邊收購,對“明知”認識的程度就大于白天收購、市場收購;二是看贓物的品種、質量,如果贓物屬于剛在市場發行的新產品,則不法來源的可能性就大,因為合法的所有者不會輕易賣掉,除非搶劫或盜竊所得贓物;
3、看交易的價格,是否顯著低于市場價值,根據經驗,一般賣贓者所得贓款僅僅是贓物鑒定價值的三分之一左右;
4、看有無正當的交易手續,賣贓者是否急于脫手;
5、是看贓物與賣方身份、體貌的匹配性以及賣主對贓物的了解程度,等等。然后分別列出可證明“明知”的基礎事實和可反駁“明知”的基礎事實進行分析比較,再結合人們一般的經驗法則、邏輯規則判斷哪一方的事實和理由更為充分可信,最后推出犯罪嫌疑人是否明知的結論。
綜上所述,關于掩飾隱瞞犯罪2018標準中,最關鍵的認定標準就是當事人是否明知犯罪所得,從五個方面來判斷,對于機動車按相關司法解釋判定,對于一般財物按照交易的行為特點和贓物的具體情況判定,對于交易價格,看與市場價比較是否正常,還可以根據買賣雙方的相互熟悉程度進行判定。
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立案及量刑標準
隱瞞事實要擔承當締約過失責任嗎
違法所得和非法財物有什么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協議關于賠償的相關法規是什么
2020-12-18勞動安全衛生專項集體合同
2020-11-08效力待定合同的處理方法怎么規定
2020-11-16車禍受傷后的索賠流程
2020-11-20夫妻共同財產和夫妻個人財產的界定
2021-02-28離婚需要賠償嗎
2021-01-01房屋抵押利息可以申請延期嗎
2020-11-19擔保合同的主合同是什么
2021-03-16承包關系算雇傭關系嗎
2021-02-12房產贈與過戶程序是什么
2020-11-11私人集資房是否可以買,私人集資房合法嗎
2020-12-09申請勞動爭議調解,必須要提交書面的申請嗎?
2021-01-01上了老賴黑名單的后果是什么
2021-03-01保險欺詐有哪些情形
2021-02-14保險合同解除的分類有哪些
2020-12-17人身保險的索賠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1-04超額投保出險后如何理賠
2021-01-07什么是聯合人壽保險?
2021-01-08買汽車保險時如何投保更安全
2021-02-05用人單位欠繳保險如何維權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