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社會融資環境的日益多元化、廣泛化,方式各種各樣、金額或大或小的融資手段以極為接地氣的姿態進入了廣大群眾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各家銀行廣為推介的信用卡,辦理手續越來越方便、流程越來越簡單,因此,也極容易被一些犯罪分子鉆了空子,通過虛假信息申辦信用卡騙取透支資金,而公安機關偵破此類案件后,在追償損失的過程中是否信用卡詐騙只還本金呢?
關于信用卡詐騙,刑法只對犯罪行為及犯罪數額作出評價,法院判決應只限于本金,其他部分應當通過民事途徑解決,在沒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情況下,法院不應進行裁判。
1、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罪是一種數額犯,即惡意透支數額達到一定標準刑法才予以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第四款規定,“嫌疑人的透支數額,應為持卡人拒不歸還的數額或尚未歸還的數額,不包括復利、滯納金、手續費等”,可見刑法評價的是行為人犯罪時所指向的對象——本金,而對于后來本金所產生的各種費用并不是其犯罪時意圖占有的部分,因為其時這些費用尚未產生。因此,若依據《刑法》第六十四條規定對犯罪分子違法所得予以追繳或責令退賠,也應當只限于惡意透支的金額即本金部分。
2、透支本金所產生的復利(包括正常利息和罰息)及其他費用不能界定為銀行的損失
信用卡發卡行與持卡人之間是一種民事法律關系,其本質是債權債務關系;雙方通過《領用信用卡協議》確定權利義務,持卡人有透支的權利,但也承擔著按時還款的義務,而一旦不履行義務就會產生相應的責任。這種責任在協議中實際上已有約定,就是所產生罰息、滯納金、手續費等費用。可見,以上費用并不是銀行的損失,而只是銀行與持卡人約定的持卡人違反還款義務時承擔的違約責任。
對于透支的本金產生的正常利息實際上也只是雙方依據民事借款合同約定的利息,不能稱之為銀行的損失。故無論是本金產生的正常利息還是其他費用,都只是雙方約定的義務的體現方式,而不能稱之為銀行的損失。既然銀行毫無“損失”可言,那么法院對此裁判也就沒有任何依據可言。從這個角度來說,法院也只應就本金部分作出裁判。
綜上所述,關于信用卡詐騙只還本金的問題,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信用卡詐騙罪的詐騙金額不包括由于本金透支而產生的利息、罰款等費用,而且這部分費用也不是犯罪分子的作案目的,同時,從信用卡辦理的協議合同內容上看,除本金外的其他費用為用卡人應承擔的違約責任金額,而不是銀行的資金損失。
信用卡詐騙罪數額標準是多少
信用卡詐騙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0最新信用卡詐騙罪量刑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庭審質證需要注意什么問題呢
2020-11-28一張圖片版權費用多少
2021-01-16解除抵押需要擔保公司出面嗎
2021-02-23兒童車禍賠償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12網上買到假貨哪里可以舉報受理
2020-12-26三部門:推動婚戀交友平臺實名認證,嚴打婚托婚騙
2021-03-04經過什么樣的流程才能申請取保候審
2021-01-06購房人何時可解除購房合同
2020-12-19商品房預售許可證如何辦理,辦理該證應提交哪些材料
2021-02-05勞動合同的變更
2021-01-31單方面辭職勞動合同書是否可以違約
2021-03-25工傷事故等級有哪些
2021-01-08陜西西安競業限制補償金標準
2020-12-06外包的意義
2020-12-16勞動糾紛處理程序怎么進行
2021-01-08車身被人惡意劃傷保險公司要不要理賠
2021-03-08【保險合同法】責任保險的可能責任
2021-01-10六旬母親為給兒子籌集治療費跳樓自殺,自殺能獲得保險賠償嗎
2021-02-12為籌保險款母親跳樓救子可行嗎
2021-01-08受益人與被保人同時遇難死亡,保險要怎么賠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