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社會融資環境的日益多元化、廣泛化,方式各種各樣、金額或大或小的融資手段以極為接地氣的姿態進入了廣大群眾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各家銀行廣為推介的信用卡,辦理手續越來越方便、流程越來越簡單,因此,也極容易被一些犯罪分子鉆了空子,通過虛假信息申辦信用卡騙取透支資金,而公安機關偵破此類案件后,在追償損失的過程中是否信用卡詐騙只還本金呢?
關于信用卡詐騙,刑法只對犯罪行為及犯罪數額作出評價,法院判決應只限于本金,其他部分應當通過民事途徑解決,在沒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情況下,法院不應進行裁判。
1、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罪是一種數額犯,即惡意透支數額達到一定標準刑法才予以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第四款規定,“嫌疑人的透支數額,應為持卡人拒不歸還的數額或尚未歸還的數額,不包括復利、滯納金、手續費等”,可見刑法評價的是行為人犯罪時所指向的對象——本金,而對于后來本金所產生的各種費用并不是其犯罪時意圖占有的部分,因為其時這些費用尚未產生。因此,若依據《刑法》第六十四條規定對犯罪分子違法所得予以追繳或責令退賠,也應當只限于惡意透支的金額即本金部分。
2、透支本金所產生的復利(包括正常利息和罰息)及其他費用不能界定為銀行的損失
信用卡發卡行與持卡人之間是一種民事法律關系,其本質是債權債務關系;雙方通過《領用信用卡協議》確定權利義務,持卡人有透支的權利,但也承擔著按時還款的義務,而一旦不履行義務就會產生相應的責任。這種責任在協議中實際上已有約定,就是所產生罰息、滯納金、手續費等費用。可見,以上費用并不是銀行的損失,而只是銀行與持卡人約定的持卡人違反還款義務時承擔的違約責任。
對于透支的本金產生的正常利息實際上也只是雙方依據民事借款合同約定的利息,不能稱之為銀行的損失。故無論是本金產生的正常利息還是其他費用,都只是雙方約定的義務的體現方式,而不能稱之為銀行的損失。既然銀行毫無“損失”可言,那么法院對此裁判也就沒有任何依據可言。從這個角度來說,法院也只應就本金部分作出裁判。
綜上所述,關于信用卡詐騙只還本金的問題,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信用卡詐騙罪的詐騙金額不包括由于本金透支而產生的利息、罰款等費用,而且這部分費用也不是犯罪分子的作案目的,同時,從信用卡辦理的協議合同內容上看,除本金外的其他費用為用卡人應承擔的違約責任金額,而不是銀行的資金損失。
信用卡詐騙罪數額標準是多少
信用卡詐騙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0最新信用卡詐騙罪量刑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律師解析《汕頭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規程》
2021-02-12寵物造成他人損害的賠償責任主體是誰
2021-01-18租期未滿房東轉租的是否需要支付轉讓費
2020-11-18同一產品有兩項相似的外觀設計如何申請
2021-01-06貨車是否年檢影響交通責任嗎
2021-03-05新三板掛牌意味著什么
2020-12-04怎樣全面理解婚姻自由?
2021-03-22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該如何定罪
2020-11-21法律中規定的雇傭關系是怎樣的
2021-03-21網貸逾期多久上征信黑名單
2020-11-18何時開始喪失繼承權
2020-12-16哪些情況公司可以辭退試用期員工
2021-02-27下崗職工轉移勞動關系的三個難點
2021-02-20公司拖欠半年的工資可以補償嗎
2021-03-01第三者責任險保自家人嗎
2020-11-09如何認定保險責任免除條款是不是合理
2021-02-11保險批單的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2021-03-24在責任保險中保險合同的賠償要件是什么
2020-12-21如何理解網絡保險
2020-11-28保險投保時須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