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犯罪中,根據行為人主觀形態的不同,可以分為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其中過失犯罪的危險性比較小,因此往往作出的處罰也是較輕的。而在故意犯罪當中又具體區分為了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那犯罪的間接故意有哪些情況呢?律霸小編整理了相關資料,馬上為你做詳細解答。
一、犯罪的間接故意有哪些情況
間接故意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所謂放任,是指行為人對于危害結果的發生,雖然沒有希望、積極地追求,但也沒有阻止、反對,而是放任自流,聽之任之,任憑、同意它的發生。
間接故意包括三種情況:
(1)為了追求一個合法的目的而放任一個危害社會的結果發生;
(2)為了追求一個非法的目的而放任另一個危害社會的結果的發生;
(3)在突發性案件中不計后果,動輒捅刀子的情形。
二、間接故意與過于自信過失的區別
間接故意與過于自信的過失兩者的區別主要在于:
第一,區別的關鍵在于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所抱的心理態度不同。過于自信的過失,行為人不僅不希望發生這種結果,而且是完全反對這種結果的發生,相信是可以避免的,發生這種結果是違背其主觀意愿的,出乎其意料之外的。而間接故意,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持放任態度。既不希望也不反對,既不追求,也不防止,發生與否均不違背其主觀意愿。
第二,促使和支配行為人實施行為的主觀認識因素也不同。過于自信的過失中,行為人雖在一開始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曾有預見,但真正促使實施行為時,其認識上卻是相信可以避免的,認為不會發生這種結果,而不再是認為仍有可能發生,而在間接故意情況下,行為人無論在行為前,還是在行為過程中,對危害結果發生的認識一直處于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不肯定的狀態之中。
第三,過于自信的過失中,行為人認為危害結果不會發生,具有一定主客觀條件為依據的,只是對這些條件的作用作了輕率的、過高的估計,誤認為憑這些條件完全可以避免發生危害結果。
上文中小編已經作出了介紹。雖然《刑法》中規定的大多數犯罪都是屬于故意犯罪,其中也沒有怎么區分是直接故意還是間接故意,但也有少部分的罪名明確規定必須要是直接故意才能構成犯罪,換言之,如果此時行為人是間接故意的話,則就不會認定為犯罪。
無犯罪記錄證明有效期是多久
經濟犯罪偵查措施有哪些
共同犯罪中主犯刑事責任如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在先債權能否對抗已登記的物權
2021-02-21重婚罪的構成要件有哪些,如何舉證,離婚能否得到賠償
2021-03-18老人有退休金能主張贍養費嗎
2020-12-31無證遺產房產怎樣保全
2020-12-12崗位編制取消員工,調崗員工不同意如何處理
2021-01-30解讀<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2020-12-22什么是人壽保險,投保壽險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02飛機航班延誤賠償標準
2020-11-08人身保險投保人對哪些人具有保險利益
2020-12-03如何認定投保人違反告知義務
2020-11-14保險合同中無須注明的條款包括違約責任和爭議處理
2020-11-26企業倒閉了保險怎么辦
2021-03-08全權代理有怎樣的效力
2021-02-19保險理賠需要出示哪些材料
2021-01-26意外保險的賠償范圍
2021-01-11機動地承包年限有規定嗎
2021-01-25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哪些種類
2021-03-04寧波拆遷安置房如何辦理過戶手續
2021-02-08以航拍圖來確定違章建筑合法嗎
2021-03-13有房子沒戶口的拆遷如何安置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