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工作人員的犯罪當中,比較常見的就是貪污罪和受賄罪、挪用公款罪了。而除此之外,還有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就上述的四個犯罪來看,在對行為人定罪處罰的時候其實都是要考慮到實際的數額才行,那其中對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數額在什么標準呢?請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一、對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數額在什么標準
最高人民檢察院通過的《關于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試行)》再將將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立案標準提高到30萬元。根據新的立案標準,國家工作人員構成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犯罪數額應達到30萬元以上。
不滿30萬元的,不能認定構成本罪,但其非法所得應依法予以追繳。由于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推定犯罪,對該罪構成的數額標準的規定高于貪污賄賂等同類犯罪是恰當的。針對當前此類犯罪多,數額越來越大的特點,提高構成犯罪的標準,對于突出打擊重點,教育挽救多數人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工作人員的財產、支出明顯超過合法收入,差額巨大的,可以責令該國家工作人員說明來源,不能說明來源的,差額部分以非法所得論,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差額特別巨大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財產的差額部分予以追繳。
國家工作人員在境外的存款,應當依照國家規定申報。數額較大、隱瞞不報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較輕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酌情給予行政處分。
二、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行為方式
關于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行為方式,學界一直存在著爭議。無行為即無犯罪,但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行為究竟是什么?如果根據罪狀的表述,我們將其認定為“國家工作人員經責令說明差額巨大的財產來源而不能說明”的行為,那么,根據危害行為的表現形式進行分類,該罪的危害行為是作為、不作為還是持有?持各種觀點的學者各執一詞。有學者認為,從現行刑法規定來看,本罪的行為方式理解為持有較為妥當。“在本罪的客觀行為中,國家工作人員持有明顯超出合法收入的財產,并且差額巨大,是構成犯罪的關鍵。”還有學者提出該罪的客觀方面由表現為積極作為形式的非法獲取巨額財產和表現為消極不作為形式的拒絕說明巨額財產來源雙重行為復合而成,即先行行為的作為和后繼行為的不作為構成的復合行為。更多學者認為本罪的行為方式應為不作為,“犯罪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財產、支出明顯超過合法收入,且差額巨大,而本人又不能說明其來源的行為。”可見,此觀點強調本罪的行為方式是“本人又不能說明其來源”的不作為。
從以上觀點來看,如果將本罪的行為方式理解為持有,則應認為本罪成罪的關鍵在于持有明顯超出合法收入的財產這一行為的本身。但根據罪狀的表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推論:在行為人能夠說明差額巨大的財產的來源的時候,本罪就無由成立。故而應當認為,本罪成立的關鍵不在于持有行為的本身,而強調的是“不能說明其來源”這一行為。再者,“持有是指行為人對特定物品進行事實上和法律上的支配、控制”,根據持有的行為性質,持有巨額財產固然說得通,但對于支出,如何持有?并且,在各國的立法例中,持有的行為對象一般均為毒品、槍支等違禁品,普通財產當然不屬此列,因此,“持有說”并不妥當。“復合行為說”認為本罪的行為方式是“作為 不作為”,即本罪存在兩個行為。
依據該觀點,其中的任何一個單獨的行為都不具有刑法上的意義,不能夠獨立成罪。而且,如果可以把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實行行為明確地分成作為與不作為兩部分,那么,對其中的以“積極作為形式非法獲取巨額財產”的行為已經足以能夠進行刑法意義上的獨立評價。顯然,該觀點不能自圓其說。就現行立法條件來看,“不作為說”較為可取。因國家工作人員的財產、支出明顯超過合法收入且差額巨大,故而該國家工作人員有了說明財產、支出來源的法定義務,對于該義務履行不能的,即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國家工作人員的財產、支出明顯超過合法收入且差額巨大”是該罪具備可罰性的前提,而并非本罪的實行行為本身;“可以責令該國家工作人員說明來源”,由此產生行為人的法定義務,義務的內容即為“說明來源”,不能履行該法定義務,即構成了本罪的實行行為。對于本罪的行為方式,筆者支持“不作為說”。
不少侵犯公私財產的犯罪當中,其實定罪和處罰的時候往往都是要結合實際的犯罪數額的,此時要是沒有達到規定的數額標準,那么就不會按照刑事犯罪來處理,最多也就是給予行為人黨內處分或者違紀處分。而對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數額在什么標準內呢?在實施了相關行為之后,此時犯罪數額達到30萬元以上的,則就可以認定構成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
?不認定為單位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未成年人犯罪年齡如何認定?
?共同犯罪中主犯刑事責任如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村委會賄選如何處罰
2020-12-102020年侵害姓名權應負什么責任
2021-01-01商標侵權如何處罰,處罰方式有哪些
2021-01-26何種情況時,保證責任減免
2021-03-15如何提出交通鑒定費賠償申請
2021-01-28探視權怎么行使,一方不履行協助實現探視權怎么辦
2021-01-15法院訴訟離婚程序
2021-02-16結婚自由的保護措施有什么
2021-03-16分公司負責人能否被執行
2021-02-10如何評定交通事故傷殘
2020-11-11如何確定交通事故管轄法院,交通事故上訴的程序
2021-02-10房地產開發轉讓手續應該如何辦理
2020-11-13勞務合同甲方需承擔什么責任
2021-02-14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流程
2020-11-19意外傷害保險費率
2021-02-01出國旅游保險選購要注意的點有哪些
2020-11-23財產保險合同受益人如何確定
2021-03-10保險合同糾紛管轄權爭議上訴案
2021-01-19投保人可以解除保險合同嗎
2020-12-03太平洋保險交滿能解除合同嗎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