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對于挪用公款罪與貪污罪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于,挪用公款罪中犯罪分子不具有非法占有國有財產的目的,而貪污罪則具有這樣的目的。不過現實中,有的人在挪用公款之后又攜帶公款潛逃,那此時攜帶挪用公款潛逃的該怎么處罰呢?我們一起通過下文進行了解。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挪用公款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條的規定:攜帶挪用的公款潛逃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條,第三百八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也就是按照貪污罪定罪處罰。
一、如何理解“攜帶”、“公款”等,筆者認為,在實踐中認定“攜帶挪用的公款潛逃”應注意以下幾點:
1.“攜帶”與“潛逃”的關系。所謂潛逃是指行為人發覺犯罪事實將要暴露或者已經暴露,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潛伏和逃跑的行為。潛伏是指為了逃避追究而隱藏起來,不為別人所知自己所處的位置;逃跑是指為了逃避追究而從甲地逃到乙地的行為。攜帶與潛逃是相伴相生、相輔相成的,沒有攜帶認定潛逃則沒有意義;攜帶與潛逃沒有先后之分,攜帶貫穿于潛逃的整個過程中,二者缺一不可,否則認定貪污就沒有法律依據。
2.“公款”的范圍。這里的公款不能僅僅理解為現金,還包括可以變現的有價證券、金銀首飾等。實踐中有的行為人用公款炒股、公款私存,案發后攜帶這些股票、存折、借記卡等逃跑;還有的為了潛逃和攜帶方便,用公款購買金銀首飾、將公款存入銀行卡等,逃跑時攜帶銀行卡或金銀首飾,均應認定為攜帶的公款。
3.正確理解“攜帶”。此時的“攜帶”不能僅指隨身帶著,即不能簡單理解為款物在行為人的身上,而應該作擴大解釋,即理解為行為人能夠實際控制到此公款。首先,公款是行為人從單位挪用出來的公款,單位對此部分公款已經失去控制;其次,行為人已實際控制了此部分公款。實踐中有的行為人在逃跑時將公款隱藏起來,或存放在他人處,或潛逃后將公款借給他人,均應認定其為“攜帶”。
攜帶挪用的公款潛逃的,如何定罪處罰?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挪用公款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條的規定:攜帶挪用的公款潛逃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條,第三百八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也就是按照貪污罪定罪處罰。
二、如何理解“攜帶”、“公款”等,筆者認為,在實踐中認定“攜帶挪用的公款潛逃”應注意以下幾點:
1.“攜帶”與“潛逃”的關系。所謂潛逃是指行為人發覺犯罪事實將要暴露或者已經暴露,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潛伏和逃跑的行為。潛伏是指為了逃避追究而隱藏起來,不為別人所知自己所處的位置;逃跑是指為了逃避追究而從甲地逃到乙地的行為。攜帶與潛逃是相伴相生、相輔相成的,沒有攜帶認定潛逃則沒有意義;攜帶與潛逃沒有先后之分,攜帶貫穿于潛逃的整個過程中,二者缺一不可,否則認定貪污就沒有法律依據。
2.“公款”的范圍。這里的公款不能僅僅理解為現金,還包括可以變現的有價證券、金銀首飾等。實踐中有的行為人用公款炒股、公款私存,案發后攜帶這些股票、存折、借記卡等逃跑;還有的為了潛逃和攜帶方便,用公款購買金銀首飾、將公款存入銀行卡等,逃跑時攜帶銀行卡或金銀首飾,均應認定為攜帶的公款。
3.正確理解“攜帶”。此時的“攜帶”不能僅指隨身帶著,即不能簡單理解為款物在行為人的身上,而應該作擴大解釋,即理解為行為人能夠實際控制到此公款。首先,公款是行為人從單位挪用出來的公款,單位對此部分公款已經失去控制;其次,行為人已實際控制了此部分公款。實踐中有的行為人在逃跑時將公款隱藏起來,或存放在他人處,或潛逃后將公款借給他人,均應認定其為“攜帶”。
三、理論上通常認為,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一是兩者主觀故意的內容不同。貪污罪的主觀故意是非法占有公共財物,不準備歸還;而挪用公款罪的主觀故意是暫時占有并使用公款,打算以后予以歸還。
二是兩者的行為方式不同。貪污罪在客觀上表現為使用侵吞、盜竊、騙取等方法將公共財物據為己有,由于行為人往往采取銷毀、涂改、偽造單據、賬目等手段,故在現實生活中難以發現公共財物已經被非法侵吞;而挪用公款罪的行為表現為擅自決定動用本單位公款,雖然有時也采取一些欺騙手段,但一般不采用侵吞、盜竊、騙取手段。在挪用公款案件中,行為人通常會在賬面上留下痕跡,甚至會留下借款憑證,沒有平賬舉動,因而通過查賬能夠發現公款被挪用的事實。
不難看出,你說的這兩方面區別,第一方面尤其重要。這就是說,貪污罪與挪用公款罪的關鍵區別在于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故意和目的。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于1988年頒布的《關于懲治貪污罪賄賂罪的補充規定》,挪用公款數額較大不退還的,以貪污論處。根據相關司法解釋,“補充規定”所說的“不退還”,既包括主觀上不想還,也包括客觀上無力退還。從實踐中遇到的一些案例看來,確有一些人挪用公款以后由于客觀原因缺乏償還能力,但不能反映挪用人產生了非法占有的故意。因此,這一規定的不合理性是顯而易見的,沒有被修訂后的刑法所吸收。修訂后的刑法實施以后,判斷挪用公款是否轉化為貪污,應當按照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具體判斷和認定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目的。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挪用公款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的規定,攜帶挪用的公款潛逃的,依照刑法關于貪污罪的規定定罪處罰。如果行為人攜帶所挪用的全部公款潛逃,則全額認定貪污,實踐中不存在爭議。司法認定中存在困難的是,行為人攜帶部分公款潛逃時,對其沒有攜帶的部分如何定罪?
對此有兩種不同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行為人挪用公款后攜帶部分所挪用的公款潛逃,說明其挪用公款的故意及行為已經發生轉變,不論是潛逃前的行為還是潛逃后的行為,均符合貪污罪的犯罪構成,應對整體行為認定貪污罪,犯罪數額為行為人所挪用的全部數額。第二種意見認為,行為人攜帶部分所挪用的公款潛逃的,應以貪污罪論處。至于行為人潛逃前的行為如何認定,則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行為人潛逃后,對未攜帶的部分公款沒有明顯轉移并非法據為己有的,應以挪用公款罪處罰,并與貪污行為實行數罪并罰;未攜帶的部分公款中如有明顯轉移并非法據為己有的,對行為人認定貪污罪的犯罪數額,為已經轉移并占有的款項和潛逃時所攜帶的款項的總和。我認為,后一種觀點較為合理。總的原則應當是:對行為人沒有攜帶的部分公款,一般仍然以挪用公款罪定罪處罰。
現實中,對于攜帶挪用公款潛逃的行為,一般就會認定行為人具有非法占有國有財產的目的,而此時就不會再以挪用公款罪來定罪處罰了,往往會認定行為人構成貪污罪。那么此時就會按照最新貪污罪的量刑規定,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貪污罪最新司法解釋全文
?貪污受賄最新司法解釋
?貪污罪能判緩刑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無限責任和無限連帶責任的區別
2021-02-13遺產放棄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11單方終止勞動合同關系是否繼續存在
2021-02-05事實勞動關系確認及工傷賠償
2021-01-11離職前幾年的勞動爭議都可以申請嗎
2021-01-07被保險人與第三人已履行調解協議,保險公司是否免責
2020-12-05保險人收到被保險人的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請求后應怎么辦
2021-02-15買了不計免賠為什么不能全賠
2021-03-24保險公司違規理賠怎么處理
2021-01-16保險公司定損價格過低,車主的修理費差距應該怎樣解決
2021-02-02土地出讓金需要上繳國庫嗎
2020-11-20拆遷安置房糾紛時效有期限要求嗎
2020-12-11政府有拆遷調解部門嗎
2021-01-13農村戶口拆遷有補償嗎,怎么補償
2020-12-02廠房除了自建之外大多數是作為承租人的企業,那廠房拆遷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25有租賃關系的房屋拆遷時的相關常識
2020-11-21新鴻基高調參與廣佛舊城改造 林和項目2012年推出
2021-03-06廣州舊城改造補償方案出臺 最高可獎房價15%
2021-03-032020年城市房屋拆遷補償標準及法律依據
2021-03-03農村征地拆遷,宅基地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