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呈現低齡化及暴力化趨勢,涉及到性質極其惡劣的刑事犯罪,例如強奸罪、殺人罪等。我們一方面在嚴厲防范未成年人犯罪的同時,更應深刻思考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何在。本文小編將和大家探討未成年性犯罪的誘因有哪些。
一、我國性教育滯后與性問題矛盾日趨嚴峻
我國性教育一直以來是缺位的,甚至可以說是空白的,如今雖有改進,但與青少年性成熟提前相對而言卻仍是滯后的。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理論研究室肖揚認為相對我國目前青少年人口群體現狀,今天青少年性教育滯后與性問題突現的矛盾日趨嚴峻原因有三:
1、量大,近13億人口中10——20歲青少年達3億多,每年約有2000萬人進入性成熟期。
2、近50年來,我國青少年性成熟的年齡平均提前了2年,導致從性成熟到結婚相隔時間達到10年以上,從而增加了這段時間內性經歷的不確定性。
3、對婚姻,家庭和性行為的理解和觀念急速變化,呈現更加開放和個性的趨勢。
二、未成年人性心理和生理分析
在未成年時期,其生理最大的特點就是性的萌芽和成熟。這時,由于性激素分泌的增多,性腺發育開始成熟,性機能迅速發展起來,開始有了性的沖動。性激素分泌量達到一定程度時,性的生理沖動與體驗出現超常,對性有一種敏感,所以滿足性的生理需要比較強烈。有些未成年人由于過早的接受了兩性方面的刺激使他們達到難以控制的程度,以致走向犯罪和墮落。
這一時期的未成年人的性心理特點是對性有一種好奇心,神秘感,和“嘗試欲”,在人性道德和法律的約束下,一些未成年人的性心理產生了扭曲,偷偷看黃色小說,錄像,甚至想模仿嘗試其中的黃色情節,尋求刺激,這種扭曲的心理不斷強化,一旦條件適宜,少數未成年人就會失去控制能力,實施攻擊性的“性發泄”,走向了性犯罪。
三、家庭性知識教育缺位和觀念陳舊
長期以來面對孩子正常的好奇如:我是怎么生出來的。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們的父母家長不是顧左右言其他,就是對孩子訓斥一頓,其實從社會學和心理學講,人類永遠對自己的起源充滿好奇,這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而我們的父母多數還是純粹的“自然”家長,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性教育,性知識貧乏又缺乏與孩子的溝通,從而壓抑了孩子的好奇心,這樣會造成未成年人從小對性有一種神秘感,罪惡感。骯臟感,從而影響他們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健康與發展,為后來性犯罪留下隱患。
還有不少家長錯誤地認為青少年對性知識會隨著發育自然而然地了解,無師自通,不必予以教育,甚至以為“不講不知道,講了反而嚇一跳”搞不好會收到教唆的反效果。對孩子成長無益。有一項調查表明,中小學生性知識最主要的來源是影視,占74.5%,電視臺播的青春期性教育的節目少之又少,主要是VCD、黃碟,另外電臺占47%,朋友交談占38.7%,學校教育占18.9%,醫生隨診、教育占9.6%,而家庭教育則根本排不上位。
殊不知如現代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所說:“越是被禁錮的東西,越是人們向往的東西,一旦這種禁錮與生物學規律發生沖突時,由于缺乏正確誘導和自我調節能力,便往往陷入焦慮之中,其結果則形成一種生物欲求和社會規范之間的對抗狀態“。馬卡連柯說過:“性的本能是一種巨大的推動力量;任它留在原始的‘野蠻’狀態中,或者用‘野蠻’的教育把它加強,那就只能成為反社會現象。”
正是陳舊錯誤的觀念使家庭性教育缺位,使孩子喪失了正確了解性的途徑,從而真正的嘗試通過看黃書等途徑“無師自通,自學成才”,最后在夸大了性的黃色書刊中走向歧途。
四、學校性教育實際情況不盡如意
作為教育的主要陣地,學校本當起主要作用,然而在現今雖已不再是談性色變的年代,對孩子的性教育卻仍是羞羞答答難以走上課堂。
在整體的教育體系內,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性教育處于可有可無的地位。課程設置中唯一涉及相關知識的只有初三時的《生理衛生》,且介紹也只是簡單的生理發育知識,沒有涉及性倫理,性心理等重要的內容。
五、社會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相關案例表明,相當一部分未成年人的“性教育課堂”大都在城鄉中密布的非法影像播放場所,特別是欠發達地區,由于缺乏社會各方面的必要引導,一些未成年人在性心理方面的嚴重扭曲得不到適時的“療治”。
如今提起未成年人性犯罪,我們無不首先想到社會上的黃色傳媒。所謂黃色傳媒,從形式上看,有各種出版物,音像制品,娛樂用品等。從內容上看主要是有暴力兇殺,淫穢色情,低級趣味等內容的淫穢物品。
經有關調查,在性犯罪的未成年人中有60%以上是不同程度的受到黃色傳媒的毒害而走上犯罪道路的。
黃色傳媒對未成年人犯罪起著直接誘發的作用。其不僅對人產生消極影響,更能毒害人的心靈,使人墮落,走上違法犯罪道路。這種毒害對未成年人尤為明顯,因而被稱為“精神鴉片”。未成年人時期是一個成長的特殊時期,未成年人模仿更力強易受外界影響,辨別是非能力弱,于是在黃色傳媒影響下容易抑制不住生理躁動,便可能沖破現行法律規范與社會倫理走上犯罪道路。
近年又多了一個渠道——色情網吧、色情游戲和色情書刊,更使得社會各方在非法的性誘惑重重夾擊中被動挨打。而且,現在未成年人同樣在思考著一個問題:為什么每一個貪官后面都有一個“女人”?如此種種,社會教育環境的失范在相當程度上成為未成年人性犯罪的直接誘因。 統計顯示,我國每年有15萬未成年人犯罪者因受到不良文化影響而犯罪。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大多受到色情圖片與情景的刺激,因其未形成對性的正確理解與穩定的道德規范而作了錯事。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未成年人性犯罪的出現與家庭、學校的不當教育息息相關,目前家庭和學校未能正視性教育的話題,正確擔負起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職責。社會上出現的各種誘導未成年人的陰暗角落,也應受到嚴厲的法律制裁。
未成年人犯罪年齡如何認定?
如何預防青少年性犯罪,怎樣防范青少年性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年齡如何認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鼻子整容失敗怎么鑒定傷殘
2020-11-07財務糾紛擔保連帶責任
2021-03-01新婚買婚房注意事項
2020-11-21贍養人負有哪些贍養義務
2021-01-03雇傭關系有經濟補償嗎
2021-01-13車禍意外保險公司賠付多少錢
2020-11-25商業、供銷系統投保貨物運輸保險若干試行規定是怎樣的
2021-02-06保險合同的解除權如何體現
2021-03-08人身保險的被保險人具體是指誰
2020-11-15妻子代簽的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2-12車輛雙方事故和單方事故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30保險合同的效力如何
2020-12-152015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修改草案都有哪些增改
2021-03-03復效
2020-11-14土地承包的經營權糾紛如何處理
2021-01-03新農村建設危房拆遷有補償嗎
2020-12-01房屋拆遷以航拍圖為準合法嗎,國家有規定嗎
2020-12-25什么人可以獲得安置房
2021-03-02拆遷安置協議無效是民事訴訟還是行政訴訟
2021-01-15政府修路拆遷時應具備哪些拆遷手續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