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犯罪也是可以分為作為犯罪與不作為犯罪的,而在不作為犯罪中又可以具體分為不純正的不作為犯罪和純正的不作為犯罪。針對不同的情況,法律中規定的構成要件內容存在差異。那其中純正不作為犯罪的構成要件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
純正不作為犯罪的構成要件純正的不作為犯罪,又稱真正的不作為犯罪。我國刑法學界的表述不一致。有的認為,真正不作為犯是刑法明文規定只能由不作為構成的犯罪。②有的表述為,所謂真正不作為犯是指凡是法律規定有一定的作為義務,單純違反此項義務即構成某種犯罪。③還有的表述為,真正不作為是指刑法規范將不作為規定為構成要件內容的犯罪。④但是,他們都說明了一點,純正不作為犯罪是刑法中明文規定了其構成要件的犯罪。在純正不作為犯中,因為構成要件上所要求的不作為內容從法條上比較容易看出,因此,純正不作為犯罪的構成要件比較容易確定。純正不作為犯罪的構成要件包括:
1、行為人負有法律明文規定的作為義務;
2、行為人履行特定的義務;
3、行為人沒有履行該特定義務。
(一)行為人負有法律明文規定的作為義務一定的作為義務是不作為犯罪構成的前提條件,只有具有特定作為義務的人才能成立不作為犯罪,如果不存在這種特定的義務,就無法構成刑法上的不作為犯罪。法律明文規定的作為義務是純正不作為犯罪中的主要來源,也是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則的必然要求。但法律明文規定的義務由哪些“法律”規定;該“明確”的判斷標準是什么,刑法學界頗有爭議。法律明文規定的義務是否僅為刑法規定的義務?在理論上曾有人持肯定的觀點。但現今絕大多數學者認為,法律明文規定的義務,并不限于刑法明文規定的義務,而且也應當包括民法、經濟法、婚姻法、訴訟法、行政法規等法律明文規定的義務。但也并非所有法律法規所規定的作為義務都可以成為不作為犯罪的作為義務根據;如我國憲法第53條明文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那么某有錢人見有個乞丐餓倒在自己家門口視而不見,還把剩菜剩飯倒進下水道,結果兩天后乞丐餓死了,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規定的義務也應該作為不作為義務的來源,既然有錢人違反了社會公德,我們就此可以認定其構成犯罪,但顯然這與我國刑法學界的通說是相互矛盾的(刑法理論的通說認為,只有法律性質的義務才能成為不作為犯罪中作為義務的發生根據,單純的道德義務不能成為作為義務的發生根據)。如果某有錢人見其妻子餓倒在家門口還見死不救,結果導致其妻死亡的就構成不作為犯罪。
我國婚姻法第14條規定“夫妻有相互撫養的義務”;刑法第193條又規定,對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它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撫養義務而拒絕撫養,情節惡劣的,構成遺棄罪。所以需要說明的是,違反非刑事法律明文規定的義務,并非都構成不作為犯罪的義務根據,只有經刑法認可或要求的,才能視為作為義務的根據。基于上述分析,法律明文規定的義務,是指法律、法規所規定并經由刑法認可或要求的作為義務。
(二)行為人能夠履行特定的義務這種不作為能夠對于危害結果形成的關鍵因素。所謂能夠履行義務,是指行為人自身有能力和客觀上有條件履行義務,即有履行義務的實際可能性。法律不能強人所難,因而行為人雖然具有實施某種積極行為的義務,但由于某種客觀原因而不具備履行該項義務的實際可能性,也不構成犯罪的不作為。例如值班醫生有救助病人的義務,但如果醫生自己都得了“非典”,他根本就沒有能力救助病人,如果法律規定醫生在這種情況下構成犯罪,那就不夠科學了。再如,軍人在戰時有服從命令、奮勇殺敵的義務。但如果戰士在戰斗中英勇負傷,沒有履行義務的能力了,此種情況下,法律還要求其履行作戰義務,那這樣的法律就太野蠻了!在這方面,我們國家的有些規定顯的不夠科學,例如我國刑法規定戰時軍人投降是犯罪行為。而美國的法律規定,軍人在戰時,如果沒有抵抗能力的情況下可以投降,但在有能力進行抵抗的情況下而不抵抗則構成犯罪。
(三)行為人沒有履行該特定義務在認定有沒有履行時,不能簡單以行為人的身體動靜為標準,而應以法律所要求或期待的作為是否得以實施為標準。①行為人有時也實施某些積極的動作,但不是法律所要求或期待的作為,仍然是未履行特定的義務。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履行義務的不作為行為不僅可以表現為一定的行為而且會有各種各樣的形式“既可以表現為不履行義務的消極行為,也可以表現為逃避義務的行為,還可以表現為抗拒履行義務的行為,無論是消極地不履行義務,還是積極地逃避、抗拒履行義務的行為,都是不作為的具體表現。不作為不是某一個別的身體動靜環節,而是一系列消極的或積極地客觀的外在表現”總之,不作為從其外在表現來看是不具有確定性的,但就內在本質而言就是未履行特定的義務。如某保育員王某在某日帶領幼兒14名外出,途中幼兒李某掉入路旁約80公分深的糞池。王嫌臟不肯跳入糞池救人而只是大聲呼救,等附近村民趕來時幼兒李某已經死亡。王某雖然實施“大聲呼救”的行為,但未實施法律要求的“跳下去救人”的行為,仍然構成不作為犯罪。純正不作為犯罪,其實質是行為人未按照刑法的規范實施某種行為,其構成是否以一定的危害結果為要件,有無未遂,在理論上存在爭議。我國有一種觀點認為“我國刑法對遺棄罪增加了‘情節惡劣’作為其犯罪的構成要件,‘情節惡劣’中含有一定的損害結果”②既然犯罪構成中包含一定的損害結果,則當然有發生未遂的可能。而相反的觀點則認為“純正不作為犯是一種行為犯,其不以一定的結果為要件”③本文贊成第二種觀點,因為從所規定的“情節惡劣”這一點來看,沒有達到情節惡劣的程度就不構成犯罪,而這種程度而并不意味著必須產生某種結果,它實際上是指一定程度的危險。因此,純正不作為犯罪的成立并不以一定的危害結果為必要條件,也就談不上有未遂的產生。
在閱讀了上述內容之后,大家應該也對純正不作為犯罪的構成要件內容有一定了解了吧。構成純正不作為犯罪的,一般是行為人負有特定的義務,但實際上卻沒有履行這些義務,從而造成了嚴重的損害,才會被認定構成相應的刑事犯罪。
共同犯罪的構成要件都有哪些
剝奪政治權利期間再犯罪如何處罰
精神病人犯罪的處理方法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法學學士學位,上海律師協會會員。自執業以來,專注律師實務及法律研究,致力于經濟糾紛、公司企業、損害賠償、婚姻繼承等民商事領域的訴訟、仲裁,非訴法律顧問、風險防范等法律服務。秉承“遵法、敬業、誠信、高效”的執業理念,致力于為客戶提供高質量、高效率、全方位的法律服務,受到客戶的一致好評。在交通事故、婚姻繼承、債權債務、動拆遷、勞動人事等常態法律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及豐富的辦案經驗。楊麗娟律師執業以來成功辦理數百起訴訟、仲裁及非訴案件,為大中型企業及個人提供過大量法律顧問服務及專項法律服務。全面準確提供法律分析及解決方案,善于解決復雜疑難案件。
中國有多少家仲裁機構
2021-01-22老婆人在國外要離婚怎么辦
2021-01-04行政官司律師費算誰的
2021-02-24發明專利審查的具體步驟
2021-01-09行使留置權需要寫申請書嗎
2021-03-26遺產繼承超過多少年不得再提起訴訟
2021-02-13贍養老人的繼子能分撫恤金嗎
2020-12-08房屋租賃合同不按手印生效嗎
2020-11-22如何申請財產保全
2020-12-05交通事故對方全責應該賠償多少
2020-12-23給保姆費能證明贍養父母嗎
2020-11-12拆遷房產證過戶需要什么證件
2021-02-04不繳納工會費還可不可以享受工會的權利
2021-03-10企業重組員工的經濟補償金怎么算
2020-11-22離職工傷員工的后續治療費誰付
2021-03-22中外產品責任保險若干法律問題的研究
2020-12-30人身保險的三要素是指什么內容
2020-12-24保險合同變更中的三個關鍵詞
2021-01-23倉儲物保險的代位求償權
2021-02-12傻子放火保險有的賠嗎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