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所有判決當事人必須嚴格根據法院的判決履行附有法律效力的判決,當往往有些人拒絕履行法院的判決,違背法律的公平公正原則,這一違法行為在法律上稱之為拒執罪。那么法律規定中的拒執罪是什么意思?
拒執罪全稱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是指對人民法院已生效的有給付內容的判決、裁定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在有履行能力并且能夠履行的情況下,拒不履行,情節嚴重的行為。
構成要件
犯罪主體
拒不執行裁判罪是一種特殊主體。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三、四、五條的規定,有以下三種:
①被執行人是公民的,即由人民法院判決裁定規定的曾有作為或不作為義務的自然人。
②被執行人是單位的,追究的是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這些人員為了本單位的利益而拒不執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造成嚴重后果,也構成本罪的主體。
③與被執行人共同實施妨礙執行和拒不執行的行為人。這種人,因其不是被執行人,而是案外人教唆被執行人或與被執行人事先通謀策劃,事后共同參與并實施了拒不執行法院裁判的行為的,應認定為共犯。
犯罪客體
本罪侵害的客體是國家審判機關裁判和執行的權威。人民法院是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審判機關,所作出的裁判一經生效就具有強制力,負有履行義務和協助執行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執行。被執行人拒不執行,直接損害人民法院裁判和執行的嚴肅性,嚴重影響了法院裁判權威和執行權威,在破壞了司法機關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的同時;間接損害了訴訟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和國家利益。
主觀方面
直接故意表現為行為人明知人民法院判決、裁定已經生效,必須執行,在有能力執行的情況而故意拒不執行,希望通過拒不執行的犯罪行為,使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裁定無法得到執行,以滿足自己或單位的非法利益。
客觀方面
表現為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其情節嚴重。“有能力執行”是指根據查實的證據證明,被執行人有可供執行的財產或者具有實施特定行為義務的能力。
以上就是法律規定中的拒執罪是什么意思的相關內容介紹。從中可以看出,拒執罪是指判決執行人不執行法院判決的違法行為,這一行為對我國法律法制建設的公平公正造成了嚴重的危害,使我國的法律法制失去了其公信力和公眾力。
拒執罪量刑標準是如何規定的?
在我國關于拒執罪可以追究幾次
拒執罪單位犯罪主體的參考依據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雙方自愿協議具備法律效力嗎
2020-12-10工傷已經認定,但老板不愿意賠怎么辦
2021-02-18行政機關執法違法使用武器導致精神損害能要求賠償嗎
2020-12-03如果盜竊的物品是假貨還是犯罪嗎
2020-12-18一方死亡如何解除婚姻關系
2021-01-14賣房人如何簽訂售房合同
2020-11-26什么是繼承恢復請求權?
2020-12-24什么是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2021-02-06不動產登記公告的主要內容包括什么
2021-03-05變更勞動合同內容要什么條件
2021-01-25競業限制對在校學生有效嗎
2021-02-23員工自動離職是否支付經濟補償金
2021-03-11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可以約定幾次試用期
2021-01-11調解協議能經過法院確認效力嗎
2021-01-29停車費施救費及車輛損失鑒定費是否屬于保險責任范圍
2020-12-19什么是保險合同終止
2020-11-29保險合同給人下“套”
2020-11-11無證駕駛人致人受傷保險公司是否應擔責?
2021-03-26責任無法認定如何理賠
2021-01-10承運人故意違約保險公司需要賠償嗎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