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國之所以后續出臺了認罪認罰從輕處罰的這樣的一種政策,就是因為在此之前有些犯罪嫌疑人當庭拒不認罪的這種行為,這對于我國的刑法所起到的規范功能也是有一定的挑戰性的,自此認罪認罰出臺,也就導致很多人都特別的好奇,法庭不認罪的情形怎么處置?
一、法庭不認罪的情形怎么處置?
嫌疑人拒不認罪是指犯罪嫌疑人辯解或沉默。根據刑事訴訟法律法規,犯罪嫌疑人有拒絕自證其罪的權利。但是刑事訴訟懲罰犯罪的依據是事實和法律。如果有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沒有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也能定罪。公安機關辦案是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如果對犯罪嫌疑人所犯罪的行為,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也就是說,所犯罪行事實清楚,證據屬實,同樣可以認定其犯罪,同樣可以判罪量刑。拒不認罪的犯罪嫌疑人,只要形成完整的證據鏈,證實犯罪人確實違法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能免于刑事處罰。
二、認罪從寬的處理程序是怎樣的?
認罪認罰從寬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對于指控犯罪事實沒有異議,同意檢察機關的量刑意見并簽署具結書的案件,可以依法從寬處理。
從寬分為實體上從寬和程序上從簡兩方面。對認罪認罰案件,屬于基層法院所管轄的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被告人認罪認罰可以適用速裁程序進行審判。對于基層法院管轄可能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罰的案件,可以適用簡易程序。在審理當中,被告人對程序適用提出異議的,或者有其他不宜簡化審理情形的,人民法院依法轉為普通程序進行審理。這是程序上的從寬。
實體上,檢察機關根據犯罪事實和對社會危害程度以及認罪認罰的情況,依法提出從寬處罰的量刑建議,人民法院在做出判決時一般應采納人民檢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議,但是如果被告人不構成犯罪,或者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違背意愿認罪認罰,否認指控犯罪事實,或者指控的罪名跟人民法院審理的罪名不一致,以及有其他可能影響公正審判情形的除外。
其實法庭不是特別注重于當事人認罪或者不認罪的這種態度的,本身法庭的審判就是帶有強制性的,所以對于法庭不認罪的這部分犯罪嫌疑人工作人員,關鍵還是要看證據,這也體現了我國新刑訴法當中還是把證據放在第一位的。
盜竊拒不認罪的認定后果是什么?
在我國關于拒不認罪是什么意思
法庭拒不認罪的話會怎么處置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認定時間期限延長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06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有哪幾大注意事項
2020-12-07交通事故全責無力賠償怎么處理
2020-11-17看房交押金還會給退嗎
2021-01-25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概念是什么
2021-01-02勞動規章制度怎么舉證
2020-11-15純勞務分包給個人是否合法
2020-12-05勞動關系沒有終止仲裁時效有幾年
2020-12-18人壽保險的類型和條件有哪些
2021-03-20人身保險不予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26意外險的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1-02-06如何兌現投保人與保險人對保險合同的履行職責
2020-12-27保險條款不符合《道法》 法院判無效
2021-02-08保險合同的有效條件是什么
2021-02-26如何加強土地流轉的管理
2020-12-29拆遷補償不合理找律師有用嗎
2021-01-31房屋拆遷的航拍圖到哪里可以查看
2021-02-03工廠拆遷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0-11-27國有土地使用權拆遷后怎么處理
2020-12-11拆遷安置房購置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