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行為、性質以及情節程度的不同決定了犯罪類型、判斷依據、審判結果的較大區別;因此為有針對性的判定刑法,我國人民代表大會自建國以來先后出臺了民事法、刑事法、行政法等七類,不同類別的法規范圍要求也不盡相同。那么,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涉及刑事犯罪要負刑事責任嗎?
一、未成年人要負刑事責任嗎?
《刑法》第17條第3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被稱為未成年犯。從刑法第17條可以看出,我國對未成年人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規定為十四周歲,具有同樣規定的國家還有英國、日本、意大利、德國和韓國等。
1、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2、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3、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4、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二、精神病要負刑事責任嗎
1、我國刑法明文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2、從上述規定可以看出,第一,精神病人的行為造成危害結果是否要負刑事責任以及負何等程度的刑事責任,關鍵要看法律標準即辨認或控制能力的有無和喪失程度。精神病有程度之分,即重度精神病、中度精神病和輕度精神病。從刑法法律的角度分析,精神病人有完全喪失辨認或控制能力,部分喪失辨認或控制能力以及辨認或控制能力減弱等幾種情況,每種情況承擔的刑事責任不同。第二,要結合其行為時的精神狀態,有些精神病人屬于間歇性的,時好時壞,關鍵要看其實施某種行為時是否處于發病狀態。
3、而《民法通則》也對精神病人是否承擔民事責任進行了明確規定。精神病人對他人造成損害的,也不能免除民事責任,由其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精神病患者個人有財產的,從其財產中支付賠償費。
已滿十四周歲未滿十八的承擔的刑事責任從輕處罰;精神病患者需要檢查患者是否在發病時間,如當時精神狀況正常同樣要負刑事責任,對于精神病人犯罪的判決方式根據具體情況定。因此在做事前要三思后行避免沖動。
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的范本怎么寫?
如果發生了單位犯罪,對于法定代表人在哪些罪名中可能承擔刑事責任?
親人被刑事拘留了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環境侵權人對生態環境有修復責任嗎
2021-01-01高空拋物致人死亡怎么處罰
2021-01-10交通事故傷殘鑒定申請書怎么寫的
2021-01-29如果交通事故肇事逃逸需要拘留嗎
2021-03-26轉賬支票背書需要注意的事項
2021-03-06婚前財產婚后購買房屋算婚后財產還是婚前
2020-12-17父母離異后誰是監護人
2020-11-20贈與房產不可要回的情形
2021-01-16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有效還是無效要如何確認
2021-01-23免責合同或格式條款是否有效
2020-12-14多人建筑合同糾紛如何起訴
2020-12-08意外險和重大疾病險有什么區別
2020-12-31農作物種植保險合同是怎樣的
2021-01-18對保險合同條款有爭議要如何處理
2021-02-28怎么確定交通保險理賠金額
2020-12-02保險理賠中近因原則是什么
2021-01-02土地承包經營權分類有哪些
2021-01-17拆遷發生糾紛是否可行政訴訟
2020-12-20公租房拆遷,能和商品房一樣,獲得拆遷補償款嗎
2020-12-07房屋拆遷時,拆遷補償標準低怎么維權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