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嫌疑人進行扒竊是犯罪嗎
扒竊目前在我國是歸于盜竊罪的,不管涉案金額多少,是否未遂都是屬于犯罪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一百零五條 沒有直接證據,但間接證據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
(一)證據已經查證屬實;
(二)證據之間相互印證,不存在無法排除的矛盾和無法解釋的疑問;
(三)全案證據已經形成完整的證明體系;
(四)根據證據認定案件事實足以排除合理懷疑,結論具有唯一性;
(五)運用證據進行的推理符合邏輯和經驗。
二、無直接證據的情況下如何審核認定相關證據
第一,善用邏輯推理與經驗法則對證據進行審核認定。
運用邏輯推理和經驗法則對證據進行審核認定,是《訴訟證據規定》司法解釋第六十四條確立的法官依法獨立審核認定證據的重要方法。但在實踐中,如何正確地運用邏輯推理和經驗法則來審核認定證據,一直是法官職業技能養成中的難點,從而絕大多數裁判文書中,都難得看到敢用并善用邏輯推理和經驗法則來審核認定證據的范例。
第二,圍繞證據認定的核心和實質確定證據的可采性。
證據的審核認定,其核心就是確定證據是否具有證據能力(證據資格)和證據是否具有證明力以及證明力的大小,實務中對此概括為對證據“三性”即證據的合法性、真實性和相關性的審核判斷。證據審核認定的實質,就是確認證據本身是否合法有效,其與待證事實是否具有關聯。
第三,心證公開,彰顯司法公信。
現代自由心證證據制度不同于傳統自由心證制度的重要特征,就是其公開性與民主性。公開包括心證過程的公開和心證結果的公開。由于法官在對證據審核認定時是遵循良知與理性獨立作出判斷,因此,就需要其公開對證據進行審核認定時的內心確信形成過程以及內心確信的結果,使這種心證過程不再淪為神秘主義的職業游戲,不受任何監督。公開的目的就是要接受監督,使心證的自由始終以嚴格遵循法律規定為條件,是法律規定范圍內的自由。同時,這種接受監督的自由也是司法公正得以彰顯并取得司法公信力的必要前提。近年來的司法改革,已經觸及到了公開是公信的命脈這一命題。最高人民法院在此前的三個五年改革綱要中對司法公開包括庭審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和法官的心證公開這樣幾個環節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綜上所述,對于扒竊的行為來說是犯罪行為的,不管扒竊是否到手即構成盜竊罪,應當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而對于扒竊行為的處罰標準,會根據涉案的金額范圍來進行對應的處罰,其中情節嚴重的都會從重處罰。
刑法修正案八扒竊該怎么理解?
扒竊沒有直接證據法院會判刑嗎?
扒竊罪量刑標準我國有規定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轉租合同無效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09去律師事務所咨詢收費嗎
2021-03-24如何處理直播隱私問題
2021-02-17有限合伙持有的股票能否質押
2021-01-07破產申報債權時債權包括利息嗎
2020-11-27欠條沒有手印生效嗎
2021-01-02監護人死亡如何再確定監護人
2020-11-10如何通過支付令追債
2021-02-03香港非法務工如何處罰
2020-12-05合同訂立的形式有哪些,簽訂擔保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1-01-23如何預防校園性侵事件的發生
2021-02-27試用辭退給補償嗎
2020-12-15如何購買車險才劃算
2021-03-24國地稅合并土地出讓金怎么分配
2020-11-24拆遷房屋必須經過哪些程序
2021-03-11城中村拆遷時,應該怎么補償
2021-03-16購買拆遷安置房手續如何
2021-02-25桐城農村拆遷安置房商品房有哪些區別
2021-02-09政府拆遷沒有執照的商鋪怎么辦
2021-03-15商業拆遷補償面積是不是1賠3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