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的預備狀態是怎樣的
犯罪預備具有以下四個特征:
(一)主觀上為了犯罪
(二)客觀上實施了犯罪預備行為
(三)事實上未能著手實行犯罪:一是預備行為沒有完成,因而不可能著手實行犯罪;二是預備行為雖已完成,但由于某種原因未能著手實行犯罪。
(四)未能著手實行犯罪是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二、犯罪預備行為與犯意表示的區別
在認定犯罪預備時,應注意下述二種區分:
(一)犯罪預備與犯意表示的區分
犯意表示是在實施犯罪活動以前,把自己的犯罪意圖通過口頭或者書面的形式流露出來。犯意表示雖然在客觀上也表現為一定的行為,但這一行為僅僅是其犯罪意圖的表露,還不屬于為犯罪制造條件的行為,因此,它和犯罪預備具有本質的區別:犯意表示不可能對社會造成實際危害,也不具有對社會的現實危害性,因此刑法沒有規定處罰犯意表示。而犯罪預備是為著手實行犯罪而制造條件,對社會存在著實際威脅,具有社會危害性,因此刑法明文規定預備犯應負刑事責任。
(二)犯罪的預備行為與實行行為的區分
犯罪的實行行為主要是刑法分則所規定的行為,在一般情況下,預備行為與實行行為不難區分,但也有少數情況,預備行為與實行行為的區分存在一定難度。例如殺人、搶劫、強奸等暴力犯罪中的尾隨行為、守候行為或尋找被害人的行為等,到底是預備行為還是實行行為?對此,在刑法理論上存在不同觀點。我們認為,這些行為的性質基本上還是為進一步實行犯罪制造條件,不能認為已經著手實行犯罪,而應視為犯罪預備行為。
綜上所述,對于一些犯罪都是有預備的,對于這種情況在量刑的時候都會加入加重處罰的考慮當中,但是對于一些犯罪的預備狀態需要區別的是,這時候并沒有實施犯罪,所以很有可能是處于犯罪中止,可以認定為犯罪未遂的狀態的。
犯罪預備量刑處罰是怎樣的
如何區分犯罪預備與犯罪中止
怎樣認定犯罪預備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微信被騙報警當地不受理該怎么辦
2021-01-06管轄權異議可以郵寄提交嗎
2020-12-01民事調解書能查到嗎
2020-11-10借款人去世債務怎么辦
2020-12-30交通事故訴訟需提供哪些證據
2020-12-15如何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的刑罰
2021-01-04探望權法院的裁判標準是怎樣的
2020-11-13婚前財產約定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26全權代理有什么效力怎么規定
2020-12-06違法占用村集體建設用地如何處罰
2020-12-25公司盜用他人信息入職如何處罰
2021-01-06保險投保人指的是什么
2020-11-16保險合同的概念是怎么樣的
2021-01-05“觀察期”出險不理賠
2020-11-16保險合同解除后已付保險金是否應全額返還
2020-11-26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暫行規定有什么
2021-03-21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用途有什么
2021-01-21土地轉包與土地轉讓這兩者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22劃撥土地轉讓合同如何生效
2020-12-01無證房屋拆遷應有什么程序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