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預備階段被迫放棄會如何處罰?
犯罪預備行為同樣具有可罰性。我國刑法第22條第2款認可了這一學說,規定對于預備犯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同時考慮到犯罪預備行為畢竟尚未著手實行犯罪,還沒有實際造成社會危害,刑法又規定,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犯罪預備行為是為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行為,犯罪預備形態則是犯罪行為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預備階段的停止形態。我國刑法理論一般認為,行為符合犯罪構成是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根據,犯罪預備行為也有其犯罪構成,它是一種具備修正的構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態。這是追究犯罪預備行為的刑事責任的法理根據。犯罪預備行為雖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體,但已經使犯罪客體面臨即將實現的現實危險,因而同樣具有社會危害性。因此,
二、認定標準
犯罪預備的概念和特征,為認定犯罪預備提供了一般標準。但在司法實踐中如何運用這些標準來認定犯罪預備,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在認定犯罪預備時,應注意下述三種區分:
(一)犯罪預備與犯罪預備階段的區分
在認定犯罪預備時,必須把犯罪預備與犯罪的預備階段區別開來。犯罪預備是行為人所實施的行為的一種停頓狀態,而犯罪的預備階段是行為發展的一個過程。無疑,這兩個概念是有著密切聯系的,因為犯罪預備只能發生在犯罪的預備階段。但兩者的區別也是明顯的,犯罪預備是行為人應對其承擔刑事責任的一種行為狀態,而犯罪的預備階段是一個時間的概念,有些犯罪分子可能經過犯罪預備階段以后進入了實行的階段并最終完成了犯罪,這時應作為犯罪既遂負刑事責任,而不再單獨對犯罪預備行為承擔刑事責任。如果行為在準備過程中由于行為人意志外的原因而未能著手實行犯罪,就應當以犯罪預備論處。
(二)犯罪預備與犯意表示的區分
在認定犯罪預備時,必須把犯罪預備與犯意表示區別開來。犯意表示是在實施犯罪活動以前,把自己的犯罪意圖通過口頭或者書面的形式流露出來。犯意表示雖然在客觀上也表現為一定的行為,但這一行為僅僅是其犯罪意圖的表露,例如揚言殺人等,還不屬于為犯罪制造條件的行為。因此,它和犯罪預備具有本質的區別:犯意表示不可能對社會造成實際危害,也不具有對社會的現實危害性,因此刑法沒有規定處罰犯意表示。犯意表示只是一種錯誤,可以通過批評教育的方式加以解決。而犯罪預備是為著手實行犯罪而制造條件,對社會存在著實際威脅,具有社會危害性,因此刑法明文規定預備犯應負刑事責任。總之,在認定犯罪預備時,正確地把它和犯意表示區別開來,才能劃清罪與非罪的界限,防止出入人罪。
(三)犯罪的預備行為與實行行為的區分
在認定犯罪預備時,還必須把犯罪的預備行為與實行行為區別開來,犯罪的實行行為主要是刑法分則所規定的行為,在一般情況下,預備行為與實行行為不難區分,但也有少數情況,預備行為與實行行為的區分存在一定難度。例如殺人、搶劫、強奸等暴力犯罪中的尾隨行為、守候行為或尋找被害人的行為等,到底是預備行為還是實行行為?對此,在刑法理論上存在不同觀點。我們認為,這些行為的性質基本上還是為進一步實行犯罪制造條件,不能認為已經著手實行犯罪,而應視為犯罪預備行為。
我國為了更好的減少違法犯罪的行為也是規定了會對犯罪未遂的當事人進行從輕處罰的,這樣也是為了鼓勵犯罪嫌疑人及時的停止違法行為并減少對社會大眾的危害,如果在實施犯罪的過程中因為犯罪嫌疑人自身或者的客觀的條件下沒有實施完成時會從輕對其的處罰力度。
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的區別是什么
犯罪預備的特征包括哪些
犯罪預備量刑處罰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暴力脅迫簽訂的合同必須履行嗎
2020-12-06對訴訟時效中斷怎么證明
2020-12-10網上立案可以撤回嗎
2020-12-08被政府質押的房子能買嗎
2021-03-01手寫房屋贈與協議有效嗎
2021-03-03不贍養老人的子女能分撫恤金嗎
2020-11-13拿到公證書后怎么過戶
2020-12-26不賠錢解雇員工的方法
2020-11-30試用期離職脫著不辦理怎么辦
2021-02-23生產線外包
2020-11-11玩忽職守導致公司受損被辭退怎么維權
2020-12-28三責險的賠償范圍有多大
2021-02-19保險經紀人是什么
2021-01-26一起交通事故案件引發的思考
2021-02-18公務員被辭退是否可以領失業保險金
2021-01-19新保險法與財產保險理賠有什么不同
2020-12-30意外保險的賠償范圍
2021-01-11農場土地轉讓合同范文格式是什么
2020-11-24土地轉讓形式
2021-02-03土地出讓合同里可以自由約定的條款都有哪些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