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故意的內容包括什么?
犯罪故意由兩個因素構成:一是認識因素,二是意志因素,現分述如下:
1、認識因素
犯罪故意的認識因素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的主觀心理狀態。由此可見,認識因素是事實性認識與違法性認識的統一。
2、意志因素
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是指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結果發生的主觀心理態度。由此可見,意志因素是心理性意志與違法性意志的統一。
二、類型
根據中國刑法第14條第1款的規定,犯罪故意可以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1、直接故意
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在直接故意中,存在認識程度上的差別,即明知自己的行為必然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與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這種認識程度上的差異并不影響直接故意的成立。只要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是明知的,無論是明知其必然發生還是明知其可能發生,并對這種危害結果持希望其發生的心理態度,即可構成直接故意。
在中國刑法關于犯罪故意的概念中,雖然規定犯罪故意是對于危害社會結果的一種主觀的心理態度,但危害社會結果并非是所有犯罪的構成要素。因此,犯罪故意同樣也是對于危害行為的一種主觀心理狀態。在這個意義上,直接故意具有以下兩種情形:一是對危害結果的直接故意,即結果故意。在結果犯的情況下,一定的危害結果是犯罪構成的要素,行為人在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結果的前提下,希望其發生,就是這種結果故意的心理內容。二是對危害行為的直接故意,即行為故意。在行為犯的情況下,刑法規定不以一定的結果作為犯罪構成的要素。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只要明知危害社會的行為而有意實施就構成直接故意。
2、間接故意
間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有意放任,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心理態度。間接故意的認識因素是指行為人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不包括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必然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放任是以行為人認識到危害結果具有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這種或然性為前提的,如果行為人已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必然發生危害結果而又決意實施的,則根本不存在放任的可能,其主觀意志只能是屬于希望結果的發生的直接故意。間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指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采取從容的態度。正因為如此,危害結果的實際發生是認定間接故意的必要條件。如果沒有發生危害結果,就不能認定行為人具有放任危害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
當犯罪嫌疑人做出違法行為后都會給社會大眾以及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造成危害,如果在實施犯罪行為的過程中因為自身的原因或者是客觀的原因沒有實施完成犯罪行為也是屬于犯罪未遂的范疇,那么司法機關在對犯罪未遂行為進行處罰時也是會從輕或者是酌情減輕處罰的。
犯罪故意和犯罪過失的種類分別是什么
實行過限是新的犯罪故意嗎?
犯罪故意有哪些類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虛擬貨幣是什么
2021-03-15可以提出專利異議的理由
2020-11-09主要責任不要諒解書會坐牢嗎
2021-01-08擔保法解釋一
2020-12-14離婚協議中給付金錢義務約定和處理
2020-11-13進行婚前財產公證有什么積極效果
2020-12-18自動順延的合同如何終止
2021-03-15繼承開始前繼承人死亡怎么辦
2020-11-11如何委托律師購房
2021-02-05離職再入職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2-19山東省事業人員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3-13漢中市事業單位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17拾得遺失物應當妥善保管,重大過失致其損壞要賠償嗎
2021-03-20人壽保險理賠程序有哪些
2020-12-01什么情況下壽險公司會拒賠
2021-02-12男子猝死未查明死因保險公司要賠嗎
2021-02-28在哪些條件下被保險人可以行使委付
2021-01-05對方車輛全責保險公司是否應賠付
2021-02-10酒后駕駛把車碰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14養老保險辦理所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