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犯罪預備的認定標準是什么?
1、行為人主觀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預備的目的,是為了順利地進行犯罪活動,實現犯罪意圖,體現了預備犯的主觀惡性,這是追究其刑事責任的主觀依據。
2、行為人已經為實施犯罪進行了準備活動。這種準備活動在法律上主要規定為兩種情況:
一是為實施犯罪準備工具和物品的行為。準備的工具和物品包括用以殺傷、威脅被害人的各類兇器物品;用以偽造貨幣、票證、文印的各類器具材料;用以掩護犯罪活動、排除障礙物、銷毀罪證的各類工具物品等。準備工具和物品的手段、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制造、修理、改裝、購買、借用、騙取、竊取等。
二是為達到犯罪目的創造條件的行為,主要指準備工具以外的其他創造條件的行為。如為實施犯罪,事先察看犯罪現場、選擇犯罪時機、探聽被害人行蹤、演習犯罪手段和技巧、擬定犯罪實施計劃、尋找犯罪同伙等等。
從準備工具、制造條件對實施犯罪所起的作用來看,都是著手實施犯罪之前,準備犯罪的行為,都是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這是追究其刑事責任的客觀依據。如果行為人僅僅將犯罪意圖表露出來,而未進行犯罪的準備活動,那就不是犯罪預備。
根據刑法的規定,對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在一般情況下,由于預備犯僅僅處于犯罪的預備階段,還沒有著手實施犯罪,也沒有造成實際的社會危害結果,其社會危害程度要低于既遂犯,因此,在對預備犯的處罰上可以輕于既遂犯,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但對于個別預備犯情節特別惡劣、主觀惡性嚴重、危險性大的,也可以不予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對于預備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則可以依據刑法的規定,免除處罰。
二、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大多數的刑事犯罪活動都是要有一定的預備階段的,而國家有關部門如果能夠在預備階段就及早制止的話,對社會公共秩序及受害者來說這都是最好的一種結果。不過,犯罪預備階段就被制止了的話,有極大的可能都是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犯罪預備量刑處罰是怎樣的
犯罪預備的認定原則是什么
刑法中犯罪預備屬于犯罪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絡仲裁對網貸有用嗎
2020-12-22律師限制會見三種情形
2021-03-15中央一號文件哪些內容與互聯網金融相關
2021-01-16承運人是否有法定留置權
2020-12-23公示催告流程的適用范圍
2021-02-16支付訂金了不想履行合同怎么辦
2021-01-31無償償幫工受傷的責任誰承擔
2020-12-11可以先終止勞動合同后發通知嗎
2020-12-28實習期間受傷是否屬于工傷
2020-11-10代替打印的遺囑是否有效
2021-01-15社保能不能當作在某單位工作的證據
2021-02-23被保險人的義務是什么
2021-02-21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中止與復效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01勞動爭議糾紛案件現狀及情況分析
2021-03-06如何給年老父母養老上保險
2021-01-22誰有權指定人身保險的受益人
2020-11-20就《人身保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的問答涉及哪些法律規定
2020-11-22殘廢
2021-02-17股權轉讓與土地轉讓有哪些差異
2020-11-08如何確定土地轉讓協議的有效性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