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中止有哪幾種形態?
1.預備中止、實行未了中止和實行終了中止
根據發生的時空范圍不同,可將犯罪中止分為預備中止、實行未了中止和實行終了中止三類。
(1)預備中止。是指發生在犯罪預備階段的犯罪中止,其存在的時空范圍是始于犯罪預備活動的實施,終止于犯罪實行行為著手之前。具體來講,是指行為人在犯罪為了實行犯罪而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犯罪預備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而成立的犯罪停止形態。(2)實行未了中止。是指發生在行為人著手犯罪實行行為以后,實行行為尚未終了之前的犯罪中止。具體來講,是指行為人在著手犯罪實行行為而未終了之前,自動放棄犯罪而成立的犯罪停止形態。
(3)實行終了中止。是指發生在行為人的實行行為已經終了但特定的犯罪構成要件結果尚未發生之前的犯罪中止。具體來講,是指行為人在實行行為終了以后作為構成要件的犯罪結果發生之前,自動放棄犯罪并有效地防止該犯罪結果發生而成立的犯罪停止形態。
2.消極中止和積極中止
根據對其成立是否要求行為人做出一定積極的舉動之不同,可以將犯罪中止分為消極中止和積極中止。
(1)消極中止。是指只需行為人消極停止犯罪行為的繼續實施便可以成立的犯罪中止。預備中止都是消極中止,實行未了中止一般也屬于消極中止。
(2)積極中止。是指不僅需要行為人停止犯罪行為的繼續實施,而且還要積極有效地實施一定行為去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才能成立的犯罪中止。實行終了中止都是積極中止,也有一小部分實行未了中止屬于積極中止。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積極中止的社會危害性要比消極中止大。
二、中止犯的處罰原則
按照刑法第24條第2款規定,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要正確地適用這一處罰原則,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對中止犯采取從寬處罰原則。
2.對中止犯采取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原則。
3.對中止犯采取必減主義。
4.注意中止犯與刑法第13條“但書”的關系。對中止犯適用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原則的前提是行為人的行為人的行為雖然未達到犯罪既遂,但還是已經達到足以構成犯罪的程度,如果行為人的行為屬于刑法第13條“但書”規定的“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情形,應不認為是犯罪。
在司法實踐中,對于犯罪中止的相關認定上,應當結合實際來進行處理,特別是造成犯罪中止的原因上應當嚴格落實法律規定,對于相關的處理可以向司法機關來咨詢,也可以委托律師來進行處理,避免出現法律適用錯誤的情況造成違法行為。
犯罪中止的處罰是怎樣的?
犯罪中止是否有時間限制
應該怎么認定犯罪中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試用期公司應該給交保險嗎
2020-12-142020年最新刑事訴訟法全文內容是什么
2021-02-06合同解除的條件
2021-01-03農村互換土地口頭協議有效嗎
2021-02-02地役權與相鄰關系有什么區別是什么
2020-12-11勞動糾紛案件如何申請再審
2021-03-03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可以增加股東嗎
2021-02-27商標續展的作用是什么
2020-11-21被紀檢委留置后嚴重嗎
2020-11-12非撫養方可以頻繁探望子女嗎
2020-11-10冒領低保金多少付刑事責任
2021-02-10北京長期員工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1-07違法合同簽了算數嗎
2021-01-31交易失敗是否還交中介費
2021-01-22非直系親屬可以做投保人嗎
2021-02-12交通事故之后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3-17保險合同糾紛適用什么規定
2021-01-10人身保險理賠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03保險公司變更出資人股權轉讓審批是怎么進行的
2021-02-04交通事故保險怎么理賠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