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中止有效性結果有哪些
犯罪中止可以分為沒有造成任何危害結果的犯罪中止和造成一定危害結果的犯罪中止。
二、犯罪中止的認定:
1.必須在犯罪過程中停止犯罪。即在犯罪預備或者著手實行犯罪過程中,也就是在犯罪未完成之前停止犯罪。如果犯罪已經得逞,則不存在犯罪中止的問題。
2.必須是犯罪分子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fā)生。這里包括兩種情況:
(1)自動放棄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在著手實行犯罪之前,主動放棄犯罪意圖,停止著手實施犯罪,或者在著手實施犯罪之后,犯罪結果發(fā)生之前,主動放棄繼續(xù)犯罪,中止犯罪行為。放棄犯罪是出于行為人的自由意志,而非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這是犯罪中止與犯罪未遂的根本區(qū)別。如果是出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或者不敢把犯罪進行下去,被迫把犯罪停止下來,則不能視為犯罪中止。
(2)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fā)生。是指犯罪人在已經著手實行犯罪后,犯罪結果發(fā)生之前,主動放棄繼續(xù)犯罪,并主動采取措施防止了犯罪結果的發(fā)生。
促使犯罪人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的動機是多種多樣的,如真誠悔悟,認識到犯罪可恥,洗手不干;因被害人哭泣、求饒,而產生同情、憐憫之心,不忍再加害于人;懾于法律的威嚴,懼怕受到刑罰懲罰;原有的犯罪欲望已通過其他途徑得到滿足或已經消失等。引起犯罪中止的不同動機,反映了犯罪人悔悟程度的差別,但不影響犯罪中止的成立。根據刑法的規(guī)定,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這樣規(guī)定,體現了我國刑法罪刑相適應的原則。因為犯罪中止不僅客觀上沒有發(fā)生犯罪結果,而且是犯罪分子自動放棄犯罪,才使犯罪結果未發(fā)生,犯罪分子在犯罪中懸崖勒馬,對社會是有益的。因此,法律對中止犯的處罰,采取了“應當免除”或“應當減輕”的從寬處罰的原則。這也是考慮到對犯罪分子判刑的目的在于改造罪犯,既然犯罪分子自動放棄了犯罪,又避免了犯罪結果的發(fā)生,說明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險已經消除或者減弱,罪犯已經悔罪,容易接受改造,處理上應當進一步從寬;同時,規(guī)定較輕的處罰,有利于鼓勵犯罪分子中止犯罪,以減少犯罪的社會危害。
現在是屬于法治社會,只要有人違法,那么會在第一時間被逮捕受到處罰。在這里溫馨提示大家一下,作為成年人,雖然不可以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但是千萬也不要給國家拖后腿。即便心理有做壞事的想法也是不可以,一旦行動就得受到刑事處罰。
犯罪中止的處罰是怎樣的?
犯罪中止的后果是怎樣的
如何區(qū)分犯罪預備與犯罪中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賠償案件是否需要繳納案件受理費
2021-02-11國家強制性標準包括哪些
2020-12-04冒用他人護照出國境如何處罰
2020-11-30治安處罰程序
2021-01-18租房期間電器壞了誰來修
2021-02-26監(jiān)察機關哪些情形下可以采取留置措施
2021-01-17車禍出院后應該該先走哪個程序
2020-12-18非直系親屬房產贈予合同怎么寫
2021-03-14行政處罰書下達多久可以執(zhí)行
2021-02-26哪些情形承包人可以停緩建
2021-03-12多人建筑合同糾紛如何起訴
2020-12-08單位終止勞動合同如何支付補償金
2020-12-20虛假考勤是否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30同居有經濟補償嗎
2021-02-13勞動者不服企業(yè)作出的調崗決定該如何操作
2021-02-15勞動糾紛也是一裁終局嗎
2021-01-27單位交意外保險工傷怎么賠償
2020-12-05保險公司對事故駕駛員的賠償,是否該事故駕駛員獲得
2021-01-20保險合同不能解除的條件
2020-11-16賠款收據及權益轉讓書能否作為保險合同終結的依據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