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未遂預備中止的異同點有哪些?
1、犯罪預備:
我國刑法第22條第1款規定:“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我國刑法學界認為這只是對犯罪預備行為的描述,并非犯罪預備的概念。根據這一規定及有關刑法理論,犯罪預備形態,是指行為人為實施犯罪而開始創造條件的行為,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著手實行犯罪行為的犯罪停止形態。
2、犯罪未遂:
是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情形。
犯罪未遂的特征:
(1)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犯罪行為進入了實行階段。
(2)犯罪未得逞。通常表現為沒有發生犯罪結果,但并不是凡是發生了犯罪結果的都是犯罪已經得逞。
(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我國《刑法》第23條規定:“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3、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是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情形。
犯罪中止具有:中止的時間性、中止的自動性、中止的客觀性和中止的有效性四個特征
(1)中止的時間性;犯罪中止必須發生在“犯罪過程中”即:犯罪中止既可以發生在犯罪預備階段,也可以發生在犯罪實行階段;犯罪還沒有形成結局,既不是未遂,也不是既遂。犯罪既遂后自動恢復原狀的,不成立犯罪中止,犯罪未遂后也不可能出現犯罪中止。
(2)中止的自動性;即行為人認識到客觀上可能繼續實施犯罪或者可能既遂,但自愿放棄原來的犯罪犯罪意圖。
(3)中止的客觀性;
(4)中止的有效性。犯罪中止,必須是沒有發生作為既遂的犯罪結果,否則就不成立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成立并不要求沒有發生任何犯罪結果,而是沒有發生作為既遂標志的犯罪結果。
我國《刑法》第24條規定:“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第一,犯罪主體須是兩個以上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行事責任能力的人;第二,有共同的犯罪故意;第三有共同的犯罪行為。
綜合上面所說的,犯罪未遂還有預備還有中止,這三種是屬于不同犯罪的階段,而且也有很大的區別,在不同的階段進行犯罪都是會受到法律的處罰,但只要沒有形成既遂,這幾種在處罰的時候都是會減輕當事人的處罰。
犯罪既遂與犯罪未遂有什么區別
預備犯罪的處罰是怎樣的
應該怎么認定犯罪中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贍養協議能否解除
2021-01-06不滿拆遷賠償戶主用燃燒瓶抵抗暴力拆遷
2021-03-24惡意轉移夫妻財產怎么分割財產
2020-11-10事實收養如何認定
2021-02-07哪些人需要自行回避,應該提供什么材料
2021-01-03個人能做傷殘鑒定嗎
2020-11-11無還款期限的擔保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19擔保合同在主合同一年前有效嗎
2021-02-13夫妻一方把房屋贈給他人有效嗎
2021-03-07集體合同的訂立主體是公司嗎
2021-02-03股份公司章程是否需要備案
2021-02-17什么是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應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13工傷解除勞動合同有哪些賠償
2021-01-28試用期內競業限制協議生效嗎
2021-02-27勞動仲裁申請書格式是怎樣的
2021-01-03人身意外險多久生效
2021-01-29保險合同保證義務的執行主體是誰
2020-11-23本案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無效嗎
2020-12-12一起交通事故案件引發的思考
2021-02-18死亡險被保險人不認可保險金額,合同有效嗎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