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妨礙作證罪的行為方式包括哪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零七條第一款規定,妨害作證罪,是指采用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行為。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妨害作證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司法機關的正常訴訟活動和公民依法作證的權利。采用暴力或威脅手段妨害證人作證的,還侵害了公民的人身權利,是復雜客體。
二、客觀要件
(1)行為人非法勸止、阻止證人依法作證,具體可采用暴力方式如綁架等方法使證人人身自由受到嚴重限制甚至喪失自由而無法作證;或者以暴力作后盾對證人進行威脅使證人不敢作證;或者采用金錢、財物或其他利益,或許諾錢財或其他利益使證人不愿作證;或者采用引誘、唆使、勸說來說服證人不要作證:還有利用職務等身份迫使從屬部下不要作證等等。無論采用何種方式,只要主觀上具有故意,客觀上實施了妨害證人依法作證的行為,妨害了司法機關的正常的訴訟活動,就構成妨害作證罪。證人是否被勸止或被阻止而沒有作證,或者證人是否接受賄買的金錢、財物,對行為人構成犯罪沒有影響。
(2)行為人實施希望他人(不一定是證人)作偽證的行為。行為人具體可用脅迫的手段來實施,可以采用賄買的辦法,也可以采用唆使、引誘的方法,還可以采用具他手段如利用職務迫使下屬作偽證等。不管采用何種打法、手段,其實質都是一樣的,即都是行為人希望他人作偽證,在客觀上侵害了司法機關的訴訟活動,因此都是妨害作證的行為,行為人依法構成犯罪。在刑事案件偵查或審判過程中,辯護人、訴訟代理人以各種手段致使證人作偽證這種方式來妨害作證,如果構成犯罪的,應以妨害刑事證據罪論處。
妨害作證罪的犯罪事實應當在司法機關根據實際的犯罪后果進行調查取證后得出,具體情況下,應當對犯罪構成要件進行合法的分析和認定,在確定相關犯罪事實成立的情況下,才可以進行合法的量刑處理,并對犯罪分子進行量刑處理,存在其它犯罪事實的還需要數罪并罰處理。
妨害作證罪的犯罪主體是誰
偽證罪和妨害作證罪的區別有哪些
妨害作證罪量刑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罪與醫療意外的界限是什么
2020-12-13員工請事假,公司是否有權不批
2021-03-26子宮切除是幾級殘疾
2021-01-23婚外情第三者違法嗎
2020-11-21經濟糾紛會異地審理嗎
2021-03-25最高法立案必須要身份證號碼嗎
2021-01-09勞務派遣行政許可申請書怎么寫
2020-12-10別墅地皮可買賣建房嗎
2021-01-15集資房屬什么性質的房
2021-02-23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怎樣調解勞動爭議
2021-01-01醫療意外保險具體是什么
2021-03-22人身保險的受益人確定的方式是怎么樣的
2021-01-04航空旅客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1-03-13客戶突發心臟病 保險公司拒絕理賠
2020-12-28投保財產保險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01交警事故雙方自行調解完保險公司會理賠嗎(交通)
2021-02-22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七條
2021-01-27山林的承包期限是多少年
2021-03-16國有劃拔宅基地可以買賣嗎
2021-01-07交了土地出讓金的房子就可以買賣嗎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