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恐怖活動犯罪的預備的表現有哪些?
1.行為人主觀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預備的目的,是為了順利地進行犯罪活動,實現犯罪意圖,體現了預備犯的主觀惡性,這是追究其刑事責任的主觀依據。
2.行為人已經為實施犯罪進行了準備活動。這種準備活動在法律上主要規定為兩種情況:
一是為實施犯罪準備工具和物品的行為。準備的工具和物品包括用以殺傷、威脅被害人的各類兇器物品;用以偽造貨幣、票證、文印的各類器具材料;用以掩護犯罪活動、排除障礙物、銷毀罪證的各類工具物品等。準備工具和物品的手段、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制造、修理、改裝、購買、借用、騙取、竊取等。
二是為達到犯罪目的創造條件的行為,主要指準備工具以外的其他創造條件的行為。如為實施犯罪,事先察看犯罪現場、選擇犯罪時機、探聽被害人行蹤、演習犯罪手段和技巧、擬定犯罪實施計劃、尋找犯罪同伙等等。
從準備工具、制造條件對實施犯罪所起的作用來看,都是著手實施犯罪之前,準備犯罪的行為,都是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這是追究其刑事責任的客觀依據。如果行為人僅僅將犯罪意圖表露出來,而未進行犯罪的準備活動,那就不是犯罪預備。
二、處罰情況
根據刑法的規定,對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在一般情況下,由于預備犯僅僅處于犯罪的預備階段,還沒有著手實施犯罪,也沒有造成實際的社會危害結果,其社會危害程度要低于既遂犯,因此,在對預備犯的處罰上可以輕于既遂犯,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但對于個別預備犯情節特別惡劣、主觀惡性嚴重、危險性大的,也可以不予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對于預備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則可以依據刑法的規定,免除處罰。
有關犯罪預備行為的處罰標準和認定情況是非常明確的,如果對相關情況的認定和處理上存在異議的,可以根據相關犯罪事實的處理情況來進行辦理,避免出現法律適用錯誤的情況,否則是需要追究相關法律適用錯誤的法律責任的。
犯罪預備的特征包括哪些
刑法中犯罪預備屬于犯罪嗎?
犯罪預備的認定原則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法律顧問要求通過法考嗎
2021-03-21兒童監護權轉移的前提是什么
2021-01-1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已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向其他保證人行使追償權問題的批復
2020-12-19房產抵押擔保人可否拒絕還款
2021-01-08擔保合同樣式
2021-03-02如何確保售樓書具有法律效力
2020-12-06普通員工簽勞動合同注意什么
2021-02-21符合條件的職工是否可以申請變更無固定期的合同
2020-12-12勞動報酬規定是怎樣的
2020-12-26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原則小議
2020-12-26交通工具意外險的保險條款有哪些
2021-01-26保險合同的內容包括哪些
2020-11-12對保險事故發生時被保險人盡力防止損失擴大的責任
2021-03-06某公司訴張某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27公司不交保險要交個人所得稅嗎
2021-03-25受害人無勞動收入保險公司可以拒賠誤工費嗎
2021-01-15如果發生保險糾紛時應怎么辦
2020-12-10車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1-01-09保險公司能否投資不良資產
2021-02-27保險法釋義第一百七十七條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