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行政賠償
行政賠償是指行政主體違法實施行政行為,侵犯相對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害時由國家承擔的一種賠償責任。
二、行政賠償合并審理的規定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二十八條?當事人在提起行政訴訟的同時一并提出行政賠償請求,或者因具體行政行為和與行使行政職權有關的其他行為侵權造成損害一并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分別立案,根據具體情況可以合并審理,也可以單獨審理。
三、行政賠償的范圍
(一)、侵犯人身權的行政賠償
我國《國家賠償法》第3條規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公民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1、違法拘留或者違法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的;
2、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
3、以歐打等暴力行為或者唆使他人以歐打等暴力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4、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5、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其他違法行為。
何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其他違法行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條規定:“《國家賠償法》第3條、第4條規定的其他違法行為,包括具體行政行為和與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職權有關的,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損害的,違反行政職責的行為。”究竟違反行政職責的行為包括哪些行為?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作具體分析。總的來說,只要侵權行為具備了行政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并且沒有可以免責的抗辯事由,就應當由國家承擔賠償責任。
我國《國家賠償法》規定,對于侵犯人身權的賠償,以支付賠償金為主要賠償方式。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月的賠償金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的,賠償金按照下列規定計算:
1、造成身體傷害的,應當支付醫療費,以及賠償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減少的收入每日的賠償金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最高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5倍。
2、造成部分或者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應當支付醫療費,以及殘疾賠償金,殘疾賠償金根據喪失勞動能力的程度決定,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最高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10倍,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20倍。造成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對其扶養的無勞動能力的人,還應當支付生活費。
3、造成死亡的,應當支付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總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20倍。對死者生前扶養的無勞動能力的人,還應當支付生活費。
對于受害人人身權受到的損害,國家不可能用類似恢復原狀的方式承擔責任。相比之下,金錢賠償是最切實可行的。然而,由于受害人獲取金錢的能力不同,而人身權益損害與金錢之間不存在可靠的比例關系,我們很難在法律上恰如其分地確定人身權益和金錢之間的換算關系。正因為如此,國家賠償法在規定侵害人身權的賠償金計算標準時沒有考慮受害人因侵權行為遭受的實際損失,而是規定了統一的賠償金計算標準。這以賠償標準不包括對受害人因行政侵權而受到的精神損害的賠償,更不包括懲罰性賠償。筆者不得不承認這是立法不足。應當規定精神損害賠償和懲罰性賠償金,以喚起政府對公民基本人權的尊重。
(二)、侵犯財產權的行政賠償
我國《國家賠償法》第4條規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1、違法實施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的;
2、違法對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的;
3、違反國家規定征收財物、攤派費用的;
4、造成財產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
“造成財產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是指《國家賠償法》第4條前3款規定的行為以外的行政違法行為,例如:
1、行政機關對公務員作出的獎懲任免決定違法,從而損害了該公務員的財產權益;
2、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侵犯企業、農村承包經營戶的經營自主權造成財產權益損害;
3、行政機關違法發放許可證,造成申請人之外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財產權益損害的;
4、行政不作為造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財產權益損害的。
關于侵犯財產權的賠償,我國《國家賠償法》第28條要求按照下列規定處理:
1、處罰款、罰金、追繳、沒收財產或者違反國家規定征收財物、攤派費用的,返還財產;
2、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解除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造成財產損壞或者滅失的,依照本條第(3)、(4)項的規定賠償;
3、應當返還的財產損壞的,能夠恢復原狀,不能恢復原狀的,按照損害程度給付相應的賠償金;
4、應當返還的財產滅失的,給付相應的賠償金;
5、財產已經拍賣的,給付拍賣所得的價款;
6、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的,賠償停產停業期間必要的經常性費用開支;
7、對財產權造成其他損害的,按照直接損失給予賠償。
通過這一法律規定不難看出,現行法律規定的侵害財產權的損害賠償的范圍及其有限。“返還財產”、“解除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和“恢復原狀”屬于與賠償并行的責任形式,這些責任形式的功能各不相同,不能彼此互相代替。因此,可以說國家賠償法規定的對侵犯財產權的損害賠償的范圍甚至沒有達到賠償直接損失的最低要求,更談不上懲罰性賠償的問題。應當加重侵犯財產權的行政賠償責任。
關于行政賠償的抗辯事由。根據國家賠償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國家不承擔行政賠償責任:
1、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造成的損害;
2、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自己的行為發生的損害;
3、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造成的損害;
4、行政機關制定、修改法規、規章或其他規范性文件造成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利益喪失;
5、根據我國民法通則、刑法等法律上的原則和規定,因不可抗力、意外事件造成的損害,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為了公共利益、他人利益和自身的合法權益行使正當防衛權的行為,以及緊急避險行為造成的損害,國家也不承擔賠償責任。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租賃物正常使用損壞承租人要賠償嗎
2021-03-01侵權糾紛中如何認定被扶養人
2020-12-26抑郁癥離婚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04搶黃燈出現交通事故是全責嗎
2021-01-16限期拆除時間3天可以嗎
2021-03-18五保戶的監護人是誰
2021-03-09審查逮捕環節需不需要指定管轄
2020-12-06車禍后賠償流程
2021-03-26股東變更前的債務與新股東有關系嗎
2021-02-14單位終止勞動合同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幾種情形
2021-01-30勞動安全衛生的定義,勞動安全風險有什么
2020-12-25領導暗示辭退一定要辭職嗎
2020-12-31飛機天氣原因延誤賠償嗎
2021-02-21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為什么會不生效
2020-11-16解除保險合同的手續及風險
2021-01-24把保險單弄丟了怎么理賠
2021-03-03誰為保險代理人惹的禍負責
2021-02-18什么叫土地承包經營權和使用權
2021-03-26農村土地轉讓協議范本怎么寫
2021-01-19房屋拆遷評估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