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訴訟時效的概念
所謂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在法定的期間內,沒有行使自己的權利,法院即不再依訴訟程序強制債務人履行其民事義務的一種法律制度。由于訴訟時效完成以后,將造成權利消滅的法律后果,故亦將訴訟時效稱為消滅時效。這里的法定期間指提起訴訟的期間,亦即訴訟時效期間。權利人在訴訟時效期間內有權請求人民法院保護其權利。而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以后,權利人則不再享有請求法院保護其權利的權利。
二、訴訟時效的法律特征
首先,訴訟時效是法定期間。訴訟時效區別于約定期間,是法律的強行規定,當事人不能通過協議對其加以延長或縮短。
其次,訴訟時效是可變期間。訴訟時效遇有法定事由時,可以中止、中斷和延長。
最后,它是法院通過強制力保護民事權利的法定期間。訴訟時效期滿以后,法院即不再通過強制力對權利人的民事權利予以保護,雖然權利人依然享有起訴權,但法律不再賦予其勝訴的權利。
三、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的區別
由于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容易混淆,所以在復習中一定要將兩者區別開來。
㈠除斥期間的概念
所謂除斥期間也叫預定期間,它是指法律規定的某種權利預定存在的法定期間。權利人如果在此期間內沒有行使其權利,當預定期間屆滿,即要產生權利消滅的法律后果。我國《合同法》第193條規定的,因受贈人的違法行為致使贈與人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銷贈與,但撤銷權人應在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6個月內行使的做法。此6個月的法定期間,就是除斥期間,而并非訴訟時效。
法律之所以設定除斥期間的制度,其意義在于促使權利人及時糾正自己意思表示中的瑕疵;也是為了促使當事人及時輔助效力待定的民事行為。當然也是為了促使當事人對自己民事權利及時行使救濟權。不論是訴訟時效,還是除斥期間,都是以一定的事實狀態的存在和一定期間的經過為條件而發生一定的法律后果的法律事件,而且其目的都在于督促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并維護社會法律秩序的穩定。
但二者又有重要的區別:
㈡兩者的立法目的的相反
訴訟時效是由于權利沒有時間限制才設立的,其目的主要是為了維護新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而除斥期間是以權利有時間限制為出發點的,其立法目的過多的是為了維持原有的社會關系和秩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勸酒可能涉及到侵權嗎
2020-11-18股份制企業的董事會以什么名義申請行政復議
2020-12-24公司增資步驟是什么
2021-02-02農村個人私自售賣煙花爆竹怎么處罰
2020-11-26行政處罰下達多長時間需交罰款
2021-03-26有限合伙繳付出資有什么規定
2021-02-05工程款支付流程是什么,工程款支付的違約責任是什么
2020-12-23子女拒付贍養費怎么辦
2020-11-21起訴侵權賠償如何收取受理費
2020-11-09公有住房承租人糾紛怎么辦
2020-11-12房產抵押給公司需要備案嗎
2020-12-07撫恤金的發放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01遺產繼承公證能改嗎
2020-12-12未支付經濟補償與加付賠償金要如何適用
2020-12-05人身意外險能稅前扣除嗎
2021-03-22出境旅游保險種類有什么
2020-11-16保險合同不足額投保賠償糾紛的理賠是怎樣的
2020-12-08參保人可選擇幾家定點醫療機構?
2020-11-21追尾但是損失不大要報保險嗎
2021-02-24車禍后保險賠償程序怎樣進行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