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效制度的概念
時效制度是指一定的事實狀態在法定期間內持續存在,便發生一定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
傳統民法將時效分為兩大類:占有時效和訴訟時效。占有時效又稱取得時效,是指非所有權人經過法律規定的期間,對其公開、和平、連續占有的他人財產,依法取得財產所有權的法律制度。訴訟時效又稱消滅時效,是指權利人在法律規定的期間內不行使權利,即喪失了依法請求人民法院依訴訟程序保護其民事權益的法律制度。我國民事立法只規定了訴訟時效,對占有時效沒作明確規定。
時效的成立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一)必須存在一定的事實狀態。占有時效的事實狀態為非所有人以所有人的身份公開、和平、連續地占有他人的財產;訴訟時效的事實狀態為權利人不行使權利。事實狀態是時效制度產生一定法律后果的一個前提。
(二)一定的事實狀態須在法定期間內持續存在。法定期間是由法律直接規定的,當事人本人不能擅自決定。
(三)能產生一定的法律后果。這體現了時效的效力,如訴訟時效期間屆滿而權利人沒有行使權利,則其喪失勝訴權。
二、訴訟時效的概念和特征
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其權利就喪失了受民事訴訟保護的法律制度。即法律只保護民事主體在訴訟時效的有效期間內的勝訴權。訴訟時效有效期間經過導致勝訴權喪失,所以訴訟時效又稱為消滅時效。
訴訟時效具有以下特征:
(一)訴訟時效是民事法律事實。
(二)訴訟時效期間是法定期間。
(三)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的直接后果是民事權利喪失民事法律保護。
(四)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后的民事權利處于自然狀態。
三、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
除斥期間是指在法律規定的權利存續期間內,權利人不行使權利則該權利消滅的法律制度。除斥期間和訴訟時效相比,也是一定的事實狀態(一般是不行使權利的事實狀態)和一定期間的經過(預定期間屆滿)而發生一定的法律后果,但二者的性質、效力等卻迥然不同。
(一)訴訟時效制度主要適用于請求權,除斥期間則主要適用于形成權。訴訟時效制度主要規定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向義務人主張權利,則在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后喪失民事法律保護的權利。除斥期間主要規定權利人向義務人單方面行使權利的法定期限,如可撤銷合同中權利人行使撤銷權的期間就是一種典型的除斥期間。
(二)訴訟時效期間是可變期間,可以中止、中斷和延長;而除斥期間是不變期間,不得中止、中斷和延長。
(三)訴訟時效屆滿的后果只是喪失民事訴訟保護,即僅消滅勝訴權,實體權利并不消滅。除斥期間屆滿的后果則是消滅實體權利。
四、訴訟時效的意義
(一)訴訟時效制度有利于督促權利人及時行使其權利。
(二)有利于穩定社會秩序。
(三)有利于減少訴訟,提高辦案效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可以勞動仲裁嗎
2020-11-11死刑冤假錯案如何賠償
2020-12-08服刑人員減刑流程的規定是什么
2021-03-26被行政拘留十五天可以探視嗎
2020-11-09以前的贍養費能主張嗎
2021-03-21河南偃師仲裁中心職工確認勞動關系需要準備什么材料
2021-01-19交通事故法院一審判決后對方不服上訴多久能判決
2021-02-25委托律師合同能解除嗎
2020-12-05什么情況下格式合同無效
2021-02-20建設工程造價糾紛規范
2021-01-07關于放棄繼承權的特別規定
2021-02-21購房預算從何做起
2021-01-08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概念是什么
2021-01-02經濟補償金能否分期支付
2020-12-01競業限制領域如何界定
2021-01-10勞務派遣行政許可決定書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23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有權拒絕露天作業嗎
2021-01-29投保單非親筆簽名引發糾紛怎么處理
2020-12-17岑某訴某保險公司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1-15開車撞了人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