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稅法,權利,除斥期間,制度
除斥期間是民法上的一項重要的期間制度,①是指法律規定某種權利預定存在的期間,權利人不在此期間行使權利,預定期限屆滿,便發生該權利消滅的法律后果,原來的法律關系繼續有效,即法律預定某種權利于存續期間的屆滿。故有的學者又將其稱作預定期間。法律創立除斥期間制度的價值在于:(1)促使表意人及時糾正意思表示的瑕疵;(2)促使當事人及時糾正行為標的顯失公平;(3)促使當事人及時確定不確定的權利義務關系;(4)促使當事人因不利于自己的事情發生時及時行使救濟權。
與民法相同,稅法上的法律關系如長期處于不穩的狀態中,也是不能令人滿意的。為此,世界上一些國家的稅法中也規定了除斥期間制度。例如日本稅法就對可以進行更正、決定、課賦決定等行為的期間作了限制,稱之為確定權的除斥期間。[1]但對這一概念并沒有作具體的闡述。
比照民法關于除斥期間的概念,筆者認為,所謂稅法上的除斥期間,是指稅法規定的某種稅收權利預定存在的期間,權利人不在此期間行使權利,預定期限屆滿,便發生該權利消滅的法律后果。那么,稅法上設立該項制度的合理性如何?我國現行稅法是否存在該項制度的相關規定?以及在哪些地方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本文擬對這些問題作一初步探討。
一、稅法上除斥期間制度之法理基礎
除斥期間制度原本是民法上的一項制度,其適用的前提是實體性的民事權利。而稅收是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的需要,按照法律的規定,以國家政權體現者的身份,強制地向納稅人無償征收貨幣或實物所形成特定分配關系的活動。[2]對于稅收法律關系的性質認識歷來有權力關系說和債權債務關系說之爭。如果將稅收法律關系僅僅看成是一種權力關系,民法上的除斥期間制度在稅法中的直接適用顯然是值得商榷的;但如果將稅收法律關系看成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則該項制度的適用就存在有法理上的基礎。因為作為具有強力屬性的國家“權力”是否應當像權利那樣對其存續規定一定的時間限制,這在現有法理學上目前還是一個空白。②稅法學研究表明,單一的權力關系說還是債權債務關系說都無法從理論上對稅收法律關系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收養關系可以解除嗎
2021-01-24兒媳女婿有贍養義務嗎
2020-12-11單方承諾是否構成連帶責任擔保
2021-03-01以拍賣方式簽訂的合同可否撤銷
2021-01-28事業單位集資建房屬于什么性質
2021-02-12怎么樣認定有居住權
2021-01-26競業限制離職不補償是否生效
2020-12-29勞務派遣單位違反勞務合同承擔什么責任
2021-03-02勞動關系客體包括什么
2021-03-18私家車保全險多少錢
2021-01-23家庭財產保險賠償什么情況下才可以得到賠償
2020-11-10保險公司理賠范圍不同之處在哪里
2021-03-10交通事故被保險人無責,保險公司被判賠償
2020-12-18車輛損失保險賠償的案例分析
2021-03-09保險100萬撞死人賠多少
2020-12-08駕駛員出車禍死亡負主要責任保險公司怎么處理
2021-01-06退機動車保險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31機動車拒賠第三責任險可行嗎
2020-12-03保險合同沒簽字想退保,怎么進行
2021-03-15保險法修訂擬擴大保險公司經營范圍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