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稅法,權利,除斥期間,制度
除斥期間是民法上的一項重要的期間制度,①是指法律規定某種權利預定存在的期間,權利人不在此期間行使權利,預定期限屆滿,便發生該權利消滅的法律后果,原來的法律關系繼續有效,即法律預定某種權利于存續期間的屆滿。故有的學者又將其稱作預定期間。法律創立除斥期間制度的價值在于:(1)促使表意人及時糾正意思表示的瑕疵;(2)促使當事人及時糾正行為標的顯失公平;(3)促使當事人及時確定不確定的權利義務關系;(4)促使當事人因不利于自己的事情發生時及時行使救濟權。
與民法相同,稅法上的法律關系如長期處于不穩的狀態中,也是不能令人滿意的。為此,世界上一些國家的稅法中也規定了除斥期間制度。例如日本稅法就對可以進行更正、決定、課賦決定等行為的期間作了限制,稱之為確定權的除斥期間。[1]但對這一概念并沒有作具體的闡述。
比照民法關于除斥期間的概念,筆者認為,所謂稅法上的除斥期間,是指稅法規定的某種稅收權利預定存在的期間,權利人不在此期間行使權利,預定期限屆滿,便發生該權利消滅的法律后果。那么,稅法上設立該項制度的合理性如何?我國現行稅法是否存在該項制度的相關規定?以及在哪些地方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本文擬對這些問題作一初步探討。
一、稅法上除斥期間制度之法理基礎
除斥期間制度原本是民法上的一項制度,其適用的前提是實體性的民事權利。而稅收是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的需要,按照法律的規定,以國家政權體現者的身份,強制地向納稅人無償征收貨幣或實物所形成特定分配關系的活動。[2]對于稅收法律關系的性質認識歷來有權力關系說和債權債務關系說之爭。如果將稅收法律關系僅僅看成是一種權力關系,民法上的除斥期間制度在稅法中的直接適用顯然是值得商榷的;但如果將稅收法律關系看成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則該項制度的適用就存在有法理上的基礎。因為作為具有強力屬性的國家“權力”是否應當像權利那樣對其存續規定一定的時間限制,這在現有法理學上目前還是一個空白。②稅法學研究表明,單一的權力關系說還是債權債務關系說都無法從理論上對稅收法律關系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遭遇家庭冷暴力怎么辦
2021-02-09分手協議是指什么
2021-02-20企業承包與租賃合同區別具體在哪些地方
2021-01-01顧客在超市受傷誰賠償,顧客在超市受傷的相關法律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03家長把學生打了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6離婚房產評估過程
2020-11-25與原公司未解除勞動合同能與新公司簽合同嗎
2021-02-12終止的勞動合同應保存多久
2021-01-20事實勞動關系判定標準是什么,有哪些情形
2021-02-25領導暗示辭退一定要辭職嗎
2020-12-31員工離職手續有哪些
2020-12-15勞動調解后用人單位拒不履行怎么辦
2021-03-02《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實施后人民法院受理 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新
2020-11-19單位強制換崗怎么辦
2020-11-26哪些人適合購買交通意外險
2020-12-03飛機延誤一天賠償多少
2021-02-23人身保險合同引發糾紛可否由法院主持調解
2021-02-13離婚時夫妻雙方為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險怎樣分割
2020-12-22自家車輛相碰三責險不賠償——三責險賠付范圍分析
2020-12-04司機在交通事故后逃逸保險公司是否應理賠?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