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時效指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即喪失在訴訟中的勝訴權的法律制度。除斥期間指權利的法定存續期間。除斥期間經過所發生的法律后果是權利消滅。除斥期間為不變期間,沒有中止、中斷、延長的問題。訴訟時效主要適用于各種財產性質的請求權。未授權給公民、法人經營、管理的國家財產受到侵害的,不受訴訟時效期間的限制。法律、法規對索賠時間和對產品質量等提出異議的時間有特殊規定的,從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的種類有:普通訴訟時效,即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特別訴訟時效,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財物被丟失或損毀的。最長訴訟時效期間,指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普通訴訟時效和特別訴訟時效的期間從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
訴訟時效期間的中止,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訴訟時效期間的中斷,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訴訟時效中斷可以數次發生,但要受到二十年最長訴訟時效的限制。
訴訟時效期間的延長,指在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以后,權利人因有正當理由,向人民法院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把法定時效期間予以延長。普通訴訟時效、特別訴訟時效和二十年的最長訴訟時效都適用關于延長的規定。
二、期限
在民法上,時間可分為期限與期日。期限,是指由某一時期繼續達到另一時期的時間。期日,是指某個不可分割的固定的時間點。期限在性質上屬于事件而不屬于行為。依民事主體對期限有無選擇權,期限的類型包括:約定期限、法定期限、指定期限。
依據《民法通則》及相關司法解釋,我國期限的計算方法如下:
(一)期限的起點
按小時計算的,期限從“規定時開始計算”。按日、月或年計算的,期限從“下一天開始計算,開始的當天不算入”,即次日為期限的起點。
(二)期限的終點
“期限的最后一天的截止時間為24時。有業務時間的,到停止業務活動的時間截止”。如果期限的最后一天是星期日或者其他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為期限的最后一天。
民法所稱“以上”、“以下”、“以內”、“屆滿”均包括本數在內;“不滿”、“以外”則不包括本數在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軍人的自主擇業費是軍人個人財產嗎
2021-01-10刑事案件私了書怎么寫
2021-02-07怎樣處理同時申請的相同商標
2021-03-06違反買賣合同效力當事人怎么認定
2021-02-28房屋遺產繼承需要進行公證嗎
2021-03-16培訓班的安全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0-12-16對已解散的公司如何起訴
2020-12-17回購房
2020-11-12如何確保售樓書具有法律效力
2020-12-06人身保險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06本案中被告保險公司是否承擔賠償責任
2020-11-15吉化爆炸案理賠可能僅幾萬元 損失應由誰買單
2021-03-04經營健康保險的公司要提交準備金評估報告嗎
2021-01-08保險代理人在其業務中欺騙被保險人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0-11-21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應注意什么
2021-01-23土地承包經營權是用益物權不屬個人遺產能不能繼承
2021-01-15土地出讓金誰來承擔
2020-12-20土地轉讓合同審查法律意見書
2020-11-23對拆遷補償方案不滿意怎么辦
2020-12-21營業房拆遷時,評估的依據是什么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