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規(guī)定第5條: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從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此后的兩年之內是訴訟時效期間,若過了此期間沒向債務人主張過權利有可能喪失勝訴權。
在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只對訴訟時效期間起算點作了原則性的規(guī)定,未對當事人約定對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給付每一期債務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如何起算問題作出明確規(guī)定。
《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當事人約定對同一筆債務分期履行的,給付某一筆債務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應從最后一期履行期限起算。主要有一下考慮:
符合同一債務的特征。
當事人約定同一筆債務分期履行的,其訂立合同的目的是對同一筆債務約定分期履行,該債務為一個單一的整體,具有整體性和唯一性。因此,盡管因為對整體債務分別約定了分期履行的期限和數(shù)額,使每一期債務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但該獨立性不足以否定整體性,整體性和唯一性是該債務的根本特征。給付每一期債務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從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算是同一筆債務具有唯一性和整體性的根本要求。
符合訴訟時效制度的立法目的。
權利人沒有在每一期履行期限屆滿后即主張權利,并非其怠于行使權利,而系其基于對同一債務具有整體性以及不同期債務具有關聯(lián)性的合理信賴。其通常把每一次的履行行為看作是一個完整的合同關系的一部分,往往認為其可以從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再主張權利。而且,當事人之間簽訂分期給付債務合同的目的在于全面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因此,盡量維持雙方的債權債務關系和信任關系是解決履行障礙的基本態(tài)度。為促進雙方的友好合作關系,權利人也不愿或者不想在部分債權受到侵害后就立刻主張權利。因此,規(guī)定從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算訴訟時效期間,可以保護權利人的合理信賴利益,也不違背訴訟時效制度的立法目的。
有利于減少訴累、實現(xiàn)訴訟效率。
規(guī)定訴訟時效期間從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算,可以避免當事人為主張權利而激化矛盾,避免頻繁起訴,有利于節(jié)約司法資源,減少訴累,實現(xiàn)訴訟效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打人致肋骨骨裂賠多少錢
2021-01-31中小企業(yè)實行股權激勵有什么好處
2021-02-06夫妻共同房屋離婚時如何分割
2021-01-01監(jiān)護職責可否委托他人行使
2020-12-22六盤水計量糾紛仲裁檢定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2-31勞動糾紛可以申請財產(chǎn)保全嗎
2021-02-13家暴打青紫是輕傷嗎
2021-02-20存款證明有效期是多長時間
2020-11-19被迫簽訂有欺詐性的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1公司結業(yè)不按照勞動法賠償怎么辦
2020-12-04勞務合同簽一年辭職需注意什么
2020-12-20勞動者加班的不同薪酬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05人壽保險理賠的相關標準有什么
2021-01-09旅游意外險的概念是什么
2021-02-14產(chǎn)品質量責任保險中投保人與被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0-11-25保險合同變更必須采用的口頭的形式嗎
2020-12-25保險公司給予全額賠償后車主還能轉讓殘車嗎
2021-02-09車險理賠:體現(xiàn)服務的窗口
2021-02-04失能
2021-01-25什么是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管理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