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構成概念及其條件分別指的有哪些內容?
所謂犯罪構成,是我國刑法所規定的,決定某一具體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而為該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觀和主觀要件的總和。
犯罪構成,是依照我國刑法規定,決定某一具體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為該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觀和主觀要件的有機統一,是使行為人承擔刑事責任的根據。任何一種犯罪的成立都必須具備四個方面的構成要件,即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犯罪客體和犯罪客觀方面。
犯罪主體是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依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自然人或單位。
犯罪主觀方面是犯罪主體對自己危害行為及其危害結果所持的心理態度。行為人的罪過(包括故意和過失)是一切犯罪構成都必須具備的主觀方面要件,有些犯罪的構成還要求行為人主觀上具有特定的犯罪目的。
犯罪客體,是刑法所保護而為犯罪所侵犯的社會主義社會關系。
犯罪客觀方面是犯罪活動的客觀外在表現,包括危害行為、危害結果。某些特定犯罪的構成還要求行為人的行為發生在特定的時間、地點或者損害特定的對象等。
犯罪構成有助于區分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對準確、合法、及時地同犯罪作斗爭,切實有效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保障無罪者不受非法追究,具有重要意義。
二、完結的犯罪構成與待補充的犯罪構成
(又稱為關閉的犯罪構成與開放的犯罪構成)
完結的犯罪構成,也稱關閉的犯罪構成,指刑法完整地規定了所有要件的犯罪構成;待補充的犯罪構成,也稱開放的犯罪構成,指刑法僅規定了部分要件,其他要件需要法官適用時進行補充的犯罪構成。這一分類最先由德國學者威爾采爾所倡,具有一定意義。當刑法規定了完結的犯罪構成時,司法工作人員應嚴格依法適用,不得附加或減少要件;當刑法規定了待補充的犯罪構成時,司法工作人員應依照法律的相關規定補充構成要件。至于刑法規定的犯罪構成究竟是完結的犯罪構成還是待補充的犯罪構成,則需要根據犯罪行為的性質、犯罪之間的關系等進行識別。
綜合上面所說的,犯罪構成就是屬于處理案件必須要存在的條件,只有構成的要件齊全才能保障案件才可以進行立案審判,所以,執法人員在處理的時候都是有法律依據的,如果缺少一個要件的存在,那么執法人員就需要按規定來進行偵查,確保案件的真實有效性。
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的犯罪構成是什么
挪用公款罪的犯罪構成有哪些內容
逃稅罪的犯罪構成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強拆報警有用嗎
2021-03-26刑事附帶民事賠償范圍和標準是什么
2021-02-16冤假錯案國家賠償標準及時間是怎樣的
2021-03-20反擔保合同期限屆滿反擔保人還需要承擔責任嗎
2020-12-16什么情形適用于勞務合同
2021-01-01年假是按工齡算還是按入職日算
2021-03-06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地
2020-12-18北京在職員工違反保密協議如何處罰
2021-01-30出車禍意外死亡意外保險能賠多少錢
2021-03-23財產險是怎樣收費的
2021-02-14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0-12-10財產保險公司允許解散嗎
2021-01-14副駕駛人員跳車身亡保險公司應按照什么標準賠償
2020-12-02保險經紀人與代理人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02境外保單應該如何維權
2020-11-14怎樣選擇保險代理人
2021-03-09農村拆遷補償宅基地怎么劃分
2020-12-14戶口已遷出可否分得拆遷安置房
2021-02-11征地和房屋拆遷按國家正規標準賠償是多少
2020-12-29大棚拆遷有補償嗎,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