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法》第八條規定:“繼承權糾紛提起訴訟的期限為二年,自繼承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犯之日起計算,但是,自繼承開始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訴訟。”
繼承人只有在訴訟時效期間內行使其請求權,法院才保護其權利。否則,人民法院將不予以保護,繼承人即喪失勝訴權。
在我們辦理繼承公證中,經常會有實際占有財產的繼承人以其他繼承人超過訴訟時效,法院對其訴訟請求不予保護,喪失勝訴權為條件,來申辦繼承公證。以下面二個繼承案件為例:
【事例一】
李甲、李乙的父母(其父母也都先于本人去世)于2002年先后病故,留下一棟房屋,該房一直由長子李甲占用。甲乙為繼承此房屋發生糾紛,未達成協議,2007年,次子李乙起訴至法院,要求繼承房產。法院以已超過訴訟時效為由駁回弟弟李乙的訴訟請求。哥哥李甲拿著法院的裁定,來到公證處申請自己一人繼承此房屋。
【事例二】
某A、某B的父母(其父母也都先于本人去世)于1985年先后病故,留下一棟房屋,該房一直由長子A占用。弟弟B二十多年未對此房屋的繼承權提出請求。2008年哥哥A以弟弟B超過20年繼承訴訟時效為依據,來到公證處申請自己一人繼承此房屋。
對于以上兩種情況我們是否可以為他們出具公證書呢?我的意見:不能。
理由: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繼承的訴訟時效按繼承法的規定執行。但繼承開始后,繼承人未明確表示放棄繼承的,視為接受繼承。遺產未分割的,即為共同共有”。同時,對于這種情況,最高人民法院1987年在《關于繼承開始時繼承人未表示放棄繼承遺產,又未分割的可按析產案件處理問題的批復》中也明確指出:“各繼承人都沒有表示放棄繼承,根據《繼承法》第25條第1款的規定,應視為均已接受繼承。訴爭的房屋應屬各繼承人共同共有,他們之間為此發生之訴訟,可按析產案件處理,并參照財產來源、管理使用及實際需要等情況,進行具體分割”。
根據上述規定,如果繼承人在繼承開始后均未表示放棄繼承,且未進行遺產分割,則各繼承人對遺產處于共同共有狀態,即使超過了訴訟時效,這種共同共有狀態也不會改變。因此如果僅以其他繼承人超過訴訟時效(或法院駁回訴訟請求)為由,就認為他們喪失了繼承權是不正確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專利代理人可以掛靠嗎
2021-01-02專利侵權一般賠償多少
2020-12-23什么是空頭支票,開空頭支票怎么處罰
2020-12-14破產重整對外擔保有效嗎
2021-01-21離婚后可以終止探視小孩嗎
2021-01-04治安拘留和刑事拘留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07家暴離婚具體怎樣賠償
2021-02-17未辦理結婚手續如何分手
2021-03-12電梯房地下停車位收費合理嗎
2021-02-01房產互換應如何辦理?
2020-12-30定期壽險該怎樣理解
2021-03-02怎樣投保人壽險,要注意的事項又有哪些
2020-12-18雇主民事責任要如何認定
2021-01-26企業財產最低起保費是多少
2020-12-19產品責任險應該由誰來投保最合理
2021-03-25佛山市某宗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2-27投保人以賠償協議顯失公平為由要求變更是否應予以支持?
2020-12-26保險公司推定為全額賠償后車主無權轉讓殘車的理賠
2020-12-10超分駕駛保險可以賠嗎
2021-03-13車禍理賠多少錢合理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