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犯罪目的和犯罪動機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間接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不可能存在犯罪目的和犯罪動機。 因為犯罪目的是行為人希望通過實施危害行為達到某種危害結果的心理態度,具有明確的指向即確定的目標,必然要有為了實現這一既定目標的積極追求行為。
2.過失犯罪有沒有犯罪動機 過失犯罪一般來講,是沒有犯罪動機的。 犯罪目的和犯罪動機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間接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不可能存在犯罪目的和犯罪動機。因為犯罪目的是行為人希望通過實施危害行為達到某種危害結果。
3、過失犯罪是行為人在過失的心理狀態下實施的犯罪,是犯罪構成要件中主觀方面的一種心理狀態。
4、《刑法》對過失犯罪和故意犯罪的不同規定 由于過失的主觀惡性明顯小于故意,所以《刑法》對過失犯罪的判刑相對于輕一些。
5、過失犯罪,是指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沒預見,或者已經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危害結果。它分為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兩種。
6、疏忽大意的過失,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沒預見,以致發生了這種結果。過于自信的過失,是指行為人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了這種結果。
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1、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2、第二百三十五條,過失傷害他人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3、第十五條,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4、第十六條,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綜上所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對于過失犯罪,導致他人遭受重傷的行為,應當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對于行為人造成傷害結果,但不是故意或者過失行為的,而是由于不可預見或者無法抗拒原因造成的,不能構成犯罪,如果是故意傷害他人身體,《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應當判處年以下有期徒刑。
什么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的區別是什么?
過失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建筑工程轉包違法嗎,轉包怎么處理
2021-02-13童工多少歲起算作童工
2020-12-08涉外離婚財產分割糾紛的訴訟時效事件
2020-12-18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流程怎么走
2021-01-03借條轉讓要三方到場嗎
2021-02-05勞動者如何快速有效討薪
2021-01-18房產證抵押貸款所需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4行政訴訟再審被駁回怎么辦
2021-02-22如何委托律師購房
2021-02-05集體合同是特殊的勞動合同嗎
2021-01-13單位未支付競業補償金如何處罰
2021-01-18勞務工需要簽什么合同
2021-01-18勞動者未提前30天通知離職合法嗎
2020-12-21勞動監察撤訴會通知嗎
2021-01-07定期和終身壽險有什么區別
2020-11-14航空貨物運輸保險的投保范圍與保險責任
2020-12-30<保險法>之財產保險部分學習摘要
2021-03-17保險合同運用最大誠信原則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11-21保險合同責任免除的情況有哪些
2020-12-30保險合同的爭議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