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作為民事法律關系的一種,訴訟時效適用于民法通則中一般的時效規定,即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例如《民法通則》第136條第1項又規定: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訴訟時效為1年;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訴訟時效為1年;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訴訟時效為1年。《合同法》第129條規定,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為四年。訴訟時效的期間從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
另外,民法通則還規定了訴訟時效的中止和中斷。按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九條規定,訴訟時效的中止是指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情況。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按照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訴訟時效中斷是指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如果符合這兩項規定的,當事人仍可以在規定的期限內行使自己的訴訟權利。
簡而言之,訴訟時效的中止是指以前經過的期間也包括在內,暫時中止一段時間以后繼續計算,而訴訟時效的中斷是以前經過的期間完全失去效力,從中斷的事由結束后重新開始計算。
在實踐中大家可能最易與訴訟時效相混淆的就是除斥期間這個概念,除斥期間是指法律規定某種民事實體權利存在的期間,只要期間經過,權利就消滅了,且除斥期間則一般是不變期間,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止、中斷或者延長。而在合同法里出現除斥期間的幾個地方在:
第五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后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
第七十五條撤銷權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
第一百零四條債權人可以隨時領取提存物,但債權人對債務人負有到期債務的,在債權人未履行債務或者提供擔保之前,提存部門根據債務人的要求應當拒絕其領取提存物。債權人領取提存物的權利,自提存之日起五年內不行使而消滅,提存物扣除提存費用后歸國家所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安置房還沒下來怎么寫遺囑
2020-12-09聽證程序中的法定事項包括哪些
2020-12-23指定管轄的黨紀處分怎么辦
2021-01-27沒收手機是侵犯財產權嗎
2021-03-13土地使用權是否屬于他物權
2021-03-20私人建筑合同如何擬定
2020-12-23偽造父母死亡證明過戶是否違法,房屋過戶需要哪些材料
2021-02-05病假單位會辭退嗎
2020-12-26遼寧省勞動合同規定期限
2021-03-23勞動合同和退休返聘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0-11-22公司搬遷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3-09拖欠工資如何認定為債務
2021-03-23各類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額度主要包括哪些
2021-03-11健康保險包括哪些
2020-11-28財產保險索賠申請書是怎樣的
2021-02-13保險合同解除權的分類有哪些
2021-01-02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2020-12-07糧補是歸土地所有者還是土地承包經營者呢
2020-12-14土地流轉合同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23商鋪拆遷賠付是多少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