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失犯罪的特點有哪些
過失犯罪是指行為人在過失心理狀態(tài)下實施的犯罪。
其特點有:
(1)在認識因素上,表現為行為人對危害后果的發(fā)生雖然應當預見但實際上并未預見到,或只是預見到在他看來并非現實的可能性。
(2)在意志因素上,表現為對危害結果的發(fā)生既不是希望也不是放任,而是排斥、反對的心理狀態(tài),只是由于疏忽大意或過于自信能夠避免結果發(fā)生的主觀錯誤心理支配下的過失行為導致了結果的發(fā)生。
(3)在主觀惡性上,過失犯罪遠小于故意犯罪。
二、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的區(qū)別:
1、主觀方面明顯不同。
2、結果在定罪時所起作用有所不同。
3、從處罰方面看,過失犯罪的法定刑明顯低于故意犯罪。
由于過失的主觀惡性明顯小于故意,所以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規(guī)定不同于故意犯罪,具體如下:
A.過失犯罪均以發(fā)生危害結果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發(fā)生危害結果。過失犯罪情況下,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發(fā)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或已經預見卻輕信能夠避免,主觀上根本反對發(fā)生這種危害結果,因而主觀惡性較故意犯罪要小得多
B. 刑法規(guī)定“過失犯罪,法律有規(guī)定的才負責任”,“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體現了刑法以處罰故意犯罪為原則,以處罰過失犯罪為特殊的精神。過失犯罪只有當行為已經給社會造成危害結果的情況下,才能構成犯罪。如果沒有造成嚴重后果,就不存在過失犯罪
C.刑法對過失犯罪規(guī)定了較故意犯罪輕得多的法定刑。過失犯罪只有在刑法分則條文有明確規(guī)定的情況下才能負刑事責任。如果刑法分則條文沒有規(guī)定的,無論某一過失行為危害程度如何,都不能構成犯罪。
過失犯罪負刑事責任的根據行為人本來應該也能夠正確地認識一定的行為與危害社會的結果之間的聯系,進而正確選擇自己的行為,避免危害社會的結果的發(fā)生,但他卻在自己自由意志的支配下,對國家、社會和人民的利益采取了極不負責的態(tài)度,從而以自己的行為造成了危害社會的結果,因此,國家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過失犯罪的行為人對自己嚴重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支配之下的行為承擔刑事責任。
無論是自然人還是單位,均可能可能成立過失犯罪。但是目前,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單位過失犯罪不多,主要有勞動安全事故罪,建設工程質量事故罪,教育設施管理責任事故罪,消防管理責任事故罪和為他人提供書號出版淫穢書刊罪。一般情況下,過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嚴重危害社會的結果時刑法才將其規(guī)定為犯罪,行為人才承擔刑事責任,所以行為的社會危害性不是表現在主觀意志上,而是體現在客觀效果上。
過失犯罪既遂是否存在?
假想防衛(wèi)是過失犯罪嗎?
過失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履行不能的合同怎么處理
2021-01-25殘疾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嗎
2020-11-11權錢壞軍婚 案發(fā)進牢獄
2021-02-16互聯網金融中的法律視角
2021-03-20愿意離婚但不愿意分割財產怎么辦
2020-11-29非法同居與重婚的區(qū)別
2020-11-17單位惡意不接受仲裁裁決書怎么辦
2020-11-27工傷導致孩子流產怎么賠償
2020-12-06撫恤金有一個親屬不簽字如何處理
2021-02-25擔保可以采用哪幾種方式,簽訂擔保合同時要注意什么
2020-11-14強制執(zhí)行時效是兩年嗎
2021-02-03有抵押的房屋可以過戶嗎
2021-03-10鄉(xiāng)村規(guī)劃外的違法建設如何處罰
2021-02-24勞動合同期內公司變更經濟補償是怎樣的
2021-01-12產假期間員工裁員補償標準
2020-12-17浙江省疫情期間工資怎么發(fā)放
2021-02-27[案例]:碰到勞務欺詐,求職者該怎么辦?
2021-01-02雇主民事責任要如何認定
2021-01-26分析 家庭財產保險為何難進百姓家
2021-01-21人身保險合同中“違法行為免賠”條款的理解
2021-01-25